熱門:

2023年4月25日

陸文 談股論策

五窮噩運難消 北水挺中資股

4月份快結束,近期北水趁黃金周臨近套利,市場預期5月初美國聯儲局加息0.25厘機會大,加上美國似加強對華在政治及科技發展的打壓,而內地疫情會否反覆存疑,估計「五窮月」重現的噩運催化劑冒升,市況有機會出現較大波幅,短期損手風險增加,特別是外資流走,北水變為市場主力,一眾中資央企,勢成跑贏大市主角。

踏入4月最後一周,恒指維持在20000點附近運行,早前指出4月份在過去10年平均有3.12%升幅,屬全年最佳;今年受惠內地首季經濟增長勝預期,以及美國在月內無議息會議,按最新通脹及經濟數據來作短炒憧憬,一切留待下月議息才有定奪,無疑不少科企有供股及大戶減持的因素,帶來預期以外的沽壓,4月份小陽春未竟全功,整體尚算波動中仍有個股及板塊輪動炒作。

每月檢討迎多變市況

筆者維持4月份波動偏穩為主,特別是個股可利用回調作中短線吸納炒作。現階段尋找中長線目標有難度,代表後市依然有較佳吸納時機,筆者在年內將改變過往以每季檢討投資組合的做法,採取較靈活方法每個月檢討新一輪投資組合及展望,應對多變的「五窮六絕七翻身」格局。

筆者維持看好4月表現的原因,主要是內地經濟處於疫後復常的回升期,在內部不明朗的民生困境下,有望推出穩定措施,包括早前加速批出手遊新版號、支持平台板塊發展,同時下月迎來的復常後首次五一黃金周,寄望有一次具報復性的消費旅遊,特別利好個別中港兩地黃金零售企業,消費勢增加,為短線投機者提供跑贏大市的選股對象。

此外,北水南下持續一段日子,一方面令個別股份起伏大,特別是中概股、電訊及醫療生物板塊,均成資金炒作對象。

內地經濟偏好,基建及人工智能半導體板塊獲政策扶持,足以帶動4月中港股市表現,本周仍可吸納,無疑不少累積升幅不小,於高位呈一成多升跌波幅,趁回調掃入作短炒策略。

不過,5月偏淡因素或浮現,偷步為「五窮月」作部署頗合時宜。今年筆者傾向為大市偷步把脈,如3月中已唱好4月小陽春,月初建議為迎來五一黃金周作大市回調選股主題,同時估計資金不足以構成突破下,續有板塊輪動,資金流出的套戥活動增加不利市況,月內可短線買賣,反映偷步炒作部署似有必要,稍後會對5月市況作較深入分析。

過去10年,恒指「五窮月」平均下挫2.43%,是全年最差月份;過去20年平均下跌0.64%,共12年5月見紅,錄得升市只有8次,期內波幅大,正好代表5月除了普遍偏淡,也是起伏多變的月份,容易造成虧損,因此宜減少入市資金,當然樂於逐浪的投機者可視為不錯的日子,因此筆者過往提出,投資者宜人貴自知,參與程度各有不同。

內地自去年底逐步對外開放,近月中央高層正全方位與各國元首恢復接觸,西方國家元首陸續主動訪華,由德法等歐盟重要成員,以至美國近期發表經貿言論,涉及競爭、國安,以至某程度的脫鈎上的博弈,意味中國在這段日子已為保持自生政治獨立性,在台海立場堅持不變,組成政經聯盟,對抗存敵意的歐美及五眼聯盟,美國正加強對華的投資限制,不排除5月份進入一段政經博弈不穩日子,催化回調。

中美在台海呈地緣緊張難評估,卻見俄烏、南北韓及中東衝突升溫。歐美近期對華言論似帶出較清晰互不協調趨向,為中線減低各方貿易依賴性,特別是在科技打壓及競爭性有增無減,中方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以穩定開放市場來減低外貿放緩影響,但投資市場較易因博弈而令波幅擴大。

至於早前各方高唱「去美元化」,無助全球短期資金流,卻引來美方維護其霸權的圍堵,中國近年不斷減持美國國債,金磚五國力求加大非美元交易,投資者要留意稍後更多外資大戶減持中資股套現,資金流走造成衝擊。

5月初美國議息,再加息0.25厘機會高,為抗通脹,無論美國與歐洲均處高息期,肯定左右經濟增長。值得留意的是,按揭息率上升對供樓人士的影響,目前在失業率偏低下有抗跌力,但一旦經濟衰退導致失業率上升,對樓市及消費力肯定帶來壓力,估計在下半年情況轉差機會高,股市跑在經濟之前,5月調整似合理。

科企起落大 央企炒估值

筆者近月研究全球獨角獸企業名單,從企業市值及國家增減數目,正顯示歐美國家加強圍堵中國之下,對過去10年中資企業高增長已見頂且回落不少,特別是估值龍頭的抖音「減值」三分一,其他內地科技及醫藥生物科技及通訊企業呈淡出者多,代表歐美針對打擊中資科企發展效果值得留意。

科技股上周再因市場傳出美國下月中落實限制美資對華半導體及大數據等的投資,加上外資減持中資股未休,科網股起落較大。建議第二季餘下兩個月宜把較多資金投入估值相對偏低、受惠專項投資,以及提升央企估值的概念,其中包括一批正申請在港交所(00388)設立人民幣交易櫃枱的國企股,包括電訊及石油股各3間,當中聯通(00762)近月持續上揚【圖1】,而中石化(00386)更迭創一年高位【圖2】;另外,也有一批基建及電力股,不失為未來一段日子收集對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