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
隨着社會經濟回穩,各行各業對前景更為樂觀,本港企業招聘意欲積極,政府也不斷強調要「搶人才」,甚至在《財政預算案》中亦對滙聚人才這方面有不少着墨,由此可反映其重要性。事實上,投資者亦應為退休組合廣納「人才」,方能加快資產升值速度,助我們享受安穩無憂的未來生活。
上述的「人才」,其實並非指真人專才,而是與我們退休生活息息相關的投資產品。到底兩者當中有何相關之處呢?
市場產品多 特色各異
專業人才遍布全球各地,各擅不同領域,有的精通醫學,有的善於創科,也有人在金融或企業管理饒富經驗,只要符合市場空缺和條件,並通過特定條件審查,便有機會成為吸納對象。
市場上退休投資產品五花八門,例如股票、債券、基金、強積金、儲蓄保險及年金等,各具不同的投資策略,資產分布、投資年期、行業主題、風險程度、潛在回報、管理形式及收費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類別的產品,只要資產組合元素不一,也會影響其特質。
挑選個人需要 定期檢討表現
以成份基金為例,股票基金主要由一籃子股票組成,以達致長期資本增值效果,但短期價格波動性或會較大;債券基金則在力爭穩定收益時,展現一定防守特性,兩者在風險程度及潛在回報已有差異。
另一方面,與政府滙聚人才措施不同之處是,退休投資者擁有主動的吸納權,可在市場不同退休計劃中,挑選切合個人投資需要和目標的產品,納入退休資產「人才庫」中。
最後,「人才」得來殊不容易,退休投資者宜好好愛惜,主動管理與定期檢討投資產品的表現,並在不同人生階段考慮更新「人才」名單和組合,以確保資產累積成果能達至預期的退休目標。
作者為安聯投資亞太區機構業務總監。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強積金及理財心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賓福特靠大數據成英超大衞 |
上一篇: | 盡信ChatGPT 不如無ChatG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