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
剛剛過去的三月份是港股的業績期,也是全年其中一個最忙的時間。我們盡力詳細分析每一間關注公司的財務報表,然後再參與多場的業績會及其後的管理層會議,期望在財務分析的基礎上,再透過會議交流更進一步了解行業的最新變化、企業的競爭護城河、盈利前景及管理層應對「新常態」的應對之道。
在眾多的業績會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分享莫過於是泡泡瑪特創辦人王寧提到「節奏感」三字。業績會上,王寧嘗試就存貨增多、經營開支快速增長等問題回答投資者,他特別提到2022年是非常獨特的一年,很多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用他的原話來說「企業的節奏感被不可控的東西打亂」。
2022年首兩月,泡泡瑪特的銷售按年增長還高達100%,於是公司便增加第二季的備貨,結果就遇到上海封城,其後當上海解封後,以為年中左右經濟會逐步恢復,怎料到防疫政策在二十大前進一步收緊,門店關停、銷售遇阻、庫存周轉天數也較過往的70多天直升一倍多。泡泡瑪特的門店近三分之一坐落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有些店單單是上半年已經停業超過3個月。
基礎研究與宏觀因素結合
我認為他的分享很真摯,並不是純粹為業績欠佳而開脫,而是真的從經營者的角度,說出去年應付眾多事前無法想像的事情是何其艱難。企業不是一個個體,任何決策都需要通過多個同事、眾多組織架構、多個上下游合作方等不同環節才能落實,因此節奏感一旦被打破,便需要時間去重新適應,並且制定新的方案去應對,絕非容易之事。
我自身對此也有深刻感受,上年我也感到原來一直在做投資時的節奏感被打亂了,因為過往行之有效的方式彷彿也有短期失效的時候。
尤其是去年宏觀環境出現多個事件,包括通脹飛升導致加息步伐激烈、俄烏戰爭及中國動態清零等因素不斷困擾着市場,我自身的處理方法是先嘗試冷靜下來,減少決策次數,提升現金水平,嘗試用較低的倉位去應付極端市況,待慢慢尋回節奏感後才再加大投資。
同時,我也認為市場不斷在變化,尤其現今的投資環境變化只會比過去更加急速激烈,如要在市場中長期獲利或生存,自身的投資風格也需要與時並進。以自身為例,我過去幾乎只偏重基礎研究,但自去年開始也陸續加入宏觀因素的考量,嘗試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以提升應對波動市況的能力。
作者為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ChatGPT令人類工作岌岌可危? |
上一篇: | 數據安全為上 Palo Alto備受尊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