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2日

曾國平 經濟3.0

由偏門到主流的通脹「衝突」論

假設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擅長游水的每日到河中捉魚,眼界精準的每日到森林獵兔,到了日落黃昏,兩種人就在市場交易,用魚換兔,用兔換魚,不能儲存,大家吃完就睡覺迎接新一天繼續工作。這世界的特別之處,是兩種物品的價格不是同時決定,賣魚的訂完價後,就輪到賣兔的列出新價錢。這假設看似脫離現實,其實不盡然:我們每日見到的價格,大多不是每分每秒在變動,也不是同時更改。

這幻想世界中,沒有貨幣,沒有利率,沒有借貸,更沒有央行。這兩種人會如何定價呢?

各自逐利導致通脹

如果賣魚的和賣兔的,各自都有點議價能力,那每當有機會重新定價,他們都有動機把自己所賣貨品的價格推高。另一考慮,是由於價格會維持一段時間,賣家要先下手為強,先把自己的價格定高一點,以應對另一類人後來加價。

比如說,上午市況是一條魚兌一隻兔(比如兩者都等於1元),下午到賣魚的開價,他就會利用其市場力量,把價格定高一點(比如1.1元),以求多換一點兔。明天上午賣兔的開價,他又會利用其影響力,再把價格定高一點(比如1.2元),以求多換一點魚。長此下去,魚和兔的名義價格都會不斷上升,造成通脹了。要留意的一點,是這個世界沒有貨幣,所以「元」只是純粹用來表達價值的量度單位,跟現實中的意思不同。

通脹的存在,無關貨幣,無關利率,無關借貸,無關央行,完全是因為「衝突」:兩種人利用議價能力,各自追求最大利益,結果是物價持續上升。理論的特別之處,是極其簡單,毋須其他宏觀經濟概念的輔助,亦可以加進現代宏觀經濟模型之中,可說是為通脹找到了一個根本性的近因。

這個別開生面的觀點,來自兩位行內明星級宏觀經濟學家的新作【註】。此研究一出頗引起注意,注意的主要不是此理論是否合理(此理論是概念上的貢獻,實證上是不容易驗證的),而是理論的思想根源。

遺世獨立的後凱恩斯經濟學

兩位經濟學者,一位來自麻省理工,一位來自芝大商學院,從學術背景到研究進路皆正統不過,神奇之處在於研究特別鳴謝了幾個與主流扯不上邊的名字,引用的文獻亦包括冷門無比的學報。

原來此研究的理念有其來歷,可追溯至1977年一篇文章。該文章作者是現已退休的劍橋大學教授Robert Rowthorn,曾經(或仍然)是英國共產黨員,為後凱恩斯(post-Keynesian)學派的代表人物。由於學派成員的學說主張甚為博雜,後凱恩斯學派不容易定義。勉強解讀,就是顧名思義,凱恩斯去世後被新古典經濟學的主流所侵佔,完全扭曲了凱恩斯的原意,而學派的主要使命,就是作為凱恩斯思想精神的真正承傳者,與主流宏觀經濟學抗爭。抗爭的一個面向,是拒絕以個人為分析單位,改以組織、階級的團體角度去看問題。比如Rowthorn那篇1977年的文章,題目為〈衝突、通脹與貨幣〉,其中的「衝突」 就不是賣家各自為私利造成的明爭暗鬥,而是資本家跟工人階級的互不相讓。刊登文章的學報,當然不是「名門正派」的頂級學報,而是以非主流冷門著稱的《劍橋經濟學報》。

後凱恩斯的經濟學者,在美國經濟學界極為罕見,大部分的經濟學系都不會找到半個,只有在幾個較左傾的經濟學系中有點生存空間。這類經濟學者在英國多一點,但也是極少數。

回說那項通脹「衝突」的新研究。由於兩位經濟學者有崇高的「江湖地位」,不怕遭到學報拒絕,才可以如此藝高人膽大地借冷門學派的理論為己用,發展出另一套可以與現代宏觀經濟理論合而為一的概念工具。非常樂觀地視之,兩位學者此舉或可以改變行內生態,接納其他沒有「江湖地位」的學者劍走偏鋒,借用另類學說開拓視野。也許,由於宏觀經濟學(以及其他類近的領域)要解釋的現象過於複雜,理論與現實於是經常有衝突,每遇上什麼危機災難,總要修正現有的框架,又或要提出新的觀點。只是太陽之下難有新事,從一些被遺忘被排斥學說找尋養份,用更先進的電腦技術古老當時興,用更精準的理論分析舊酒裝新瓶,就成了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動力了。今次借用後凱恩斯理論解釋通脹就是一例子。類似情況,多不勝數(最近從事的研究項目,利用的就是二戰前後一度非常流行、後來幾乎消失了的一套學說)。

宏觀經濟學研究經濟周期,宏觀經濟學本身也是此起彼落的周期!

註:Lorenzoni, Guido and Werning, Iván: "Inflation is Conflict" NBER working paper no. 31099, April 2023.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s://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