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5日

徐家健 經濟3.0

美白市場自我調節需要KOL?

說過了,今天的美白市場是個每年價值逾80億美元的國際市場,亞太地區市場佔全球的一半以上。規模龐大且年年增長,當然是需求所致。為什麼市場愛白?師傅教落,經濟學的標準答案是De Gu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即品味莫問出處。不是嗎?社會不會質疑為什麼有陽光男孩喜歡曬出一身古銅色皮膚,太陽油號數再低亦沒有政治不正確。從膚色到頭髮,當美黑無罪,美白又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是,市場上誰來保證美白安全兼有效?

這是監管經濟學的老問題。開口埋口說市場失效(market failure)的人,答案是政府監管。監管經濟學之父史德拉(George Stigler),大半個世紀前卻已透過實證研究提醒大家,現實世界的政府監管卻並非為了糾正什麼市場失效,而是為了市場上一些既得利益者。

之後,他的學生鮑士民(Sam Peltzman)把監管經濟學發揚光大,更發現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為了加強保護消費者,大大增加了新藥物推出市場前的各種測試要求,這管制不但數以年計地延誤了很多能救人一命的藥物推出,在藥物生產成本及風險上升下,藥廠亦放棄了一些藥物的研究,最終成功研製的新藥亦因為成本大增而變得價格高昂,進一步危害民眾健康。

監管以外的秩序

是的,過度嚴謹的食品或藥物安全法例,可以是一項比沒有規管更致命的規管,原因是任何產品是否安全兼有效,從來有一定的市場秩序。

谷胱甘肽(Glutathione)的美白效果是個好例子。今天廣為人知的,谷胱甘肽是人體細胞內分布最廣含量最高的天然抗氧劑,亦有愈來愈多實證研究支持適當調節體內谷胱甘肽有抗衰老的效能。

然而,外行人有所不知,天然的谷胱甘肽在FDA眼中並非藥物,因此亦不受藥物有關的法例管制。多年來評批食品或藥物安全法例過度嚴謹的鮑士民始料不及的是,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食物補充品健康及教育法》(The 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容許消費者透過較方便價廉的市場渠道,選購安全可靠的食物補充品。法案重點是食物補充品並非藥物,監管機構因此沒有要求製造商先做一輪又一輪繁複的臨床測試證明其療效。以監管食品的機制去監管同樣天然存在的食物補充品,就是更多依靠市場去取得使用和安全的平衡。

1888年發現,1921年命名,1927年提出由半胱氨酸(cysteine)、谷氨酸(glutamate)和甘氨酸(glycine)3種胺基酸自然合成,由於一直存在於人體及自然界其他生物,谷胱甘肽沒有被監管機構以藥物形式監管。換句話說,谷胱甘肽的安全及效用一直主要靠市場調節。作為食物補充品,產品背後的商譽、獨立研究的測試結果,還有近年網上相關KOL的專業分析,都及早為消費者提供不少可靠的安全及效用資訊。

例如,Dr Brad Stanfield的YouTube頻道,最近便解釋了為什麼谷胱甘肽不宜直接服用,並引用最新研究發現甘氨酸和乙醯半胱氨酸(NAC)一起服用的健康效能。

至於谷胱甘肽的美白效能,抑制黑色素細胞中酪胺酸酶(tyrosinase)是最廣為人知的美白機制。此外,文章「Glutathione as a depigmenting agent: an overview」這樣總結美白效能背後的種種機制:

Proposed mechanisms of action include: (a) direct inactivation of the enzyme tyrosinase by binding with the copper-containing active site of the enzyme; (b) mediating the switch mechanism from eumelanin to phaeomelanin production; (c) quenching of free radicals and peroxides that contribute to tyrosinase activation and melanin formation; and d) modulation of depigmenting abilities of melanocytotoxic agents.

既非藥物,谷胱甘肽美白用品的製造商毋須先做一輪又一輪繁複的臨床測試去證明其美白效能。依靠市場去取得使用和安全的平衡,市場除了要向消費者提供口服或外用等不同美白產品成效的資訊,更基本的是產品安全,包括產品成份是否準確和有否加入對苯二酚(hydroquinone)、類固醇(steroids),甚至水銀(mercury)等受監管的物質。

品牌的商譽是建立市場信心的傳統做法,本地亦開始有KOL提供相關的專業分析(梁芷珊的《柳暗花明又一天》和鄭丹瑞的《健康旦》,都不時提供有關食物補充品或美容產品的安全和效用資訊),這便是資本主義之下有效的市場自我調節。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