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
市場期待已久的兩會終於召開,昨天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擴大內需、振興鄉村、化解金融風險、吸引外資等,依然是今年的重點工作。政策驚喜不多,但受惠於政策的行業不變,近期熱炒的題材可以延續。
滬指有望再突破
兩會概念成為近期A股熱炒的主題,滬深指數上周分別升1.87%及0.55%,滬指更連續3日企穩在3300點樓上,上周五收報3328點,目前走勢不俗,有望進一步突破。
總理李克強昨天公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的多項目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等等。
至於今年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就包括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以及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
近年中央多次提及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政策方向不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廣義貨幣(M2)供應量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另外,報告亦強調要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疫情消退、經濟回穩的情況下,筆者此前預計,今年內地央行不會再大力「放水」。如今《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到貨幣供應量要與經濟增速匹配,不過所謂的匹配,是否代表增速一樣,則仍有待觀察。
料續收緊貨幣供應
內地去年GDP總量達到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實際增速為3%,名義增長則為5.3%。截至去年12月底,內地M2供應量按年增11.8%。在疫情影響下,央行加大「放水」,為企業救亡,貨幣供應量比經濟增速高1倍以上亦可以理解。
今年內地GDP增長目標為5%,而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2.1%,全年通脹水平有望維持在3%以下。所以,今年內地M2增速會否降至9%以下,值得留意。
事實上,2021年,內地疫情一度回穩,經濟亦出現強勁反彈。當時央行便收緊了M2供應,2021年下半年M2增速均維持在9%以下。
今年的情況或與2021年頗類似,在疫情消退下,實體經濟自我修復能力提升,相信央行會繼續收緊貨幣供應。
貨幣供應略為收緊,或會影響入市資金量,不過,在實體經濟全面復甦的帶動下,績優股吸引力依然十足。所以,股市出現泡沫、指數瘋漲的情況應不會出現,但大跌的壓力亦不大。
受惠於政策及本業發展較佳的企業,值得繼續關注。包括內需、裝備製造業、基建、新基建、環保等,仍是目前政策支持的重點所在。另外,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內地持續推動軍事現代化,內地今年國防開支預算達到1.55萬億元,增加7.2%,軍工股有望成為主要受惠者,值得看好。
政策沒有出現大轉向,近期熱炒的板塊相信繼續有得炒。Choice統計顯示,上周最受主力歡迎的板塊為工程建設,主力淨流入額達到37.11億元,板塊整體上升3.29%。另外,通訊服務及軍工類船舶製造業,亦分別得到逾6億元的主力淨流入,股價整體升逾半成。
中國電建成上周吸資王
中國電建(601669.SH)成為上周吸資王,錄得16.8億元的主力淨流入,股價升7.77%。中國聯通(600050.SH)、中國核電(601985.SH)、中國船舶(600150.SH)、中國能建(601868.SH)、中國中鐵(601390.SH)等均出現在主力淨流入榜前列位置,目前估值普遍不太貴,值得繼續留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滬深港通上周五成交統計 |
上一篇: | 聽君講價值 入市此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