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1日

Sivananth Ramachandran、陳嘉藍 CFA投資視野

【30天免費閱讀】保護環境 自然資本應納入投資決定

蘇格蘭野生動物信託基金會(Scottish Wildlife Trust)把自然資本定義為「世界自然資產,包括地質(金屬和礦物)、土壤、空氣、水,以及所有生物。人類從這種自然資本中獲得一系列廣泛的福利,通常被稱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自然資本將ESG中的「E」(環境)與「S」(社會)聯繫起來──世界各國亦日漸意識到,自然資本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大有裨益。其中包括糧食生產,這不僅需要肥料,同時也依賴蜜蜂和蒼蠅的傳播花粉。花草樹木不但吸收二氧化碳,亦為生態系統帶來各式各樣的效益,例如雨水管理和水源過濾、為無數的物種提供棲息地,甚至改善人類心理健康。

把自然資本加入監管內容亦引起投資者注視。2022年12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達成一項意義非凡的協議──《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旨在指導全球各國由目前至2030年在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本方面採取行動。此項協議涵蓋四大首要目的:1)增強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復原力;2)以可持續的方式評估和管理生物多樣性;3)公平分享遺傳資源所帶來的利益;4)為GBF提供充足的資金。這4個目的由23個中期里程碑和目標支持,包括維護佔地球三成的土地、沿海地區和內陸水域,以及填補估計達每年7000億美元的生物多樣性資金差額。

在亞太地區,愈來愈多市場把生物多樣性元素納入國家發展框架和計劃。在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經濟學(TEEB)研究的支持下,東盟成員國於過去10年間着力制定了自然資本和資源管理政策。於2006年,中國政府推行了一項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計劃,以估算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所提供的經濟價值。本文會探討自然資本的問題,為希望了解這重要議題的投資者提供一些資源,並提出建議。

人類活動超出「地球限度」

要探討自然資本,就必須建基於9項「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意指人類得以發展的環境臨界值,其中包括氣候變化、海洋酸化和生物圈完整性。這理論由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提出,該中心表示,迄今為止,人類已超出了其中5個限度,包括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氮磷生物化學循環、土地利用(森林砍伐)和化學污染。當人類活動超越地球限度時,往往引發系統性影響,且無法分散。

有見及此,投資者需要從經濟、投資者和社會的角度評估生物多樣性的風險及機遇。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進行了一項衡量生態威脅的研究,名為《生態威脅報告》(The Ecological Threat Register)。報告指出,在2040年或之前,全球59個地區共約54億的人口將面臨高度或極端缺水問題,當中包括印度和中國內地。向好一面看,馬來西亞科學院(馬來西亞最高科學顧問機構)2022年估計,東南亞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所釋放的年度經濟效益達到2.19萬億美元。

散戶無法解讀ESG訊息

數據是我們理解自然資本問題的關鍵所在。Responsible Investor和瑞信(Credit Suisse)最近一份名為《揭示投資者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行動》(Unearthing Investor Action on Biodiversity)的聯合報告指出,七成投資者認為,要將自然資本納入投資考慮,缺乏數據是主要的障礙。儘管監管機構已提高對公司和投資經理的氣候相關報告要求,但大多數標準均來自歐洲聯盟委員會,亞太地區在這方面的進展相對落後。

另一難題在於數據應用。自然資本是投資者無法忽視的議題,但並非所有投資者均能投入同等水平的資源分析和整合數據。儘管一些科學家和學者確實曾對生物多樣性系統的數據進行研究,但此類數據的呈現格式對投資者來說是過於艱深,又或者不易納入估值模型。因此,散戶投資者難以理解各種自然資本問題,亦無法解讀ESG訊息。當中存在漂綠風險。

SBTN五步流程提供指導

為妥善衡量和評估自然資本資產,投資者需要花時間加強專業知識。以下資源將能為投資者提供幫助。
.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NFD)於2021年成立,旨在為各類組織制定風險管理和訊息披露框架,以滙報與自然相關的風險及機遇。TNFD以氣候相關財務訊息披露工作小組(TCFD)為藍本,其四大支柱為管治、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和目標。目前的框架提出一種評估內部風險及機遇的方法,使用一組範圍界定問題,供各類公司和金融機構使用。這將有助金融機構在評估其投資組合時,優先考慮這領域的工作。TNFD建議的最終版本預期將於2023年9月推出。

.《自然資本協定》提供一個決策框架,以識別、衡量和評估組織對自然資本的依賴及影響。該協定重點關注組織的營運過程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影響,以及當組織依賴持續減少的自然資本時之長期財務影響。協定隨付的工具包提供自然資本估值方法,並根據協定框架進行配對和使用。投資者可使用該協定和工具包,以指導其對公司的倡導及溝通與交流工作。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N)透過五步流程為公司提供指導,以應對環境問題:1.評估;2.解釋和排列優先次序;3.計量、設定和披露;4.採取行動;以及5.追蹤。這方法並非為資源附加價值標籤,而是幫助識別業務模型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投管業應助員工了解相關議題

綠色增長旨在使用潔淨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從而開闢一條「更環保」的發展道路。現實情況更為複雜,部分模型把地球限度簡化為氣候變化問題的延伸,這無法防止對自然資本帶來的災難性影響。為能源轉型開採金屬和稀土元素正是一個好例子,芬蘭地質調查局(Geological Survey Finland)的科學家Simon Michaux指出,這過程本身就存在土地使用、水資源使用,以及人類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隱憂。在開採一小部分此類金屬的過程中,需要大幅增加採礦量或尋找替代品,而這有違資源效益。換言之,倘若管理不當,綠色轉型有可能帶來龐大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成本。

一直以來,人類毫無節制地依賴化石燃料實現各種增長,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帶來龐大壓力。決策當局和行業領導者已開始意識到妥善管理和評估自然資本的必要性。

為實現這目標,數據供應商應着力提供涉及社會經濟領域的優質生物多樣性數據,並確保數據易於獲取。如果能提供更多優質數據,將惠及生態系統脆弱的中低收入國家。

投資專業人士必須加強這方面的認知,並制定框架,把自然資本納入投資過程。CFA協會呼籲投資管理業界應支持為員工進行培訓,了解自然資本相關的議題。我們鼓勵其參考本會的最新報告《將自然資本和生物多樣性納入投資決定》,透過多個個案研究認識一系列相關議題。

最後,CFA協會鼓勵投資者把自然資本納入其風險分析。自然資本具重要價值,應在分析報告中反映,讓更多投資者對自然資本作出合理的估值。

作者為CFA協會資本市場政策部總監Sivananth Ramachandran
作者為CFA協會資本市場政策部研究主任陳嘉藍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