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
亞太區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全球最高,區內新經濟體向低碳轉型的步伐仍落後於歐美,此情況也反映於亞洲債市。儘管如此,近年亞洲各國政府積極推動企業減排,並為綠色債券制定發行框架。愈來愈多亞洲企業透過發行綠色債券加快低碳轉型,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可持續投資選擇。
中印積極推再生能源
亞太地區產生的二氧化碳約佔全球總排放量一半,中國和印度分別為第一和第三大排放國,亞洲因而成為全球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所在。亞洲各國政府亦意識到減排的重要性,近年積極鼓勵企業進行低碳轉型,特別是能源產業。目前亞洲的新興國家仍依賴化石燃料,佔區內能源結構的七成,這為區內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來源,因此亞洲要兌現淨零排放的承諾,必須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
發行準則與國際接軌
政府鼓勵措施成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動力,中國及印度政府多年來積極透過鼓勵政策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如中國以上網電價計劃支持風能及太陽能發展,又如印度的可再生能源優先調度政策,以至市場普遍看好中印未來能源業綠色轉型的機遇。
綠色轉型所需資金龐大,除了政策支持,綠色融資也是另一重要助力。屬資本密集產業的能源業,需透過債券市場來滿足其轉型的資金需求。要確保市場資金流向真正綠色項目,並提升投資者對綠色金融產品的信心,監管機構為綠色金融產品賦予明確清晰及標準化的定義最為重要。
近年,亞洲不少地區的監管機構緊貼最新國際標準,持續改善綠色債券的發行準則及框架,對綠債發行的審查亦愈趨嚴格。
ESG訊息披露仍有不足
中國、印度及東協國致力把綠色債券準則與國際接軌,以增強區內企業透過綠債於私募和公開市場融資的能力。除參照國際標準推出綠色債券框架,當地監管機構更推出第二版綠色項目分類標準。
企業披露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訊息標準化,可提升投資者對綠色金融產品的興趣。在此方面,亞洲區內的成熟市場,如香港及新加坡仍處於發展階段,儘管這些市場的監管機構採用了符合「氣候相關財務訊息披露工作小組」(TCFD)建議的披露要求,制定當地企業的ESG訊息披露指引,惟目前相關指引並未要求企業明確披露減排目標。
投資者日益關注企業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並希望透過投資於ESG表現出色或正在改善的企業,從而使亞洲的經濟發展更潔淨、健康及可持續。隨着亞洲各地政府積極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加上愈趨清晰的發行框架及更嚴格的披露要求,綠色債券選擇將提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優質綠色投資機遇。
作者為富達國際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總監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牢不可破的菲利普斯曲線 |
上一篇: | 加息周期近尾聲 人幣料突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