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月16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好友過兩關控大局 通脹樂觀派展歡顏

1月15日,周日。2023年資產市場甫開局即火花四濺,戰情遠比想像精采。兩星期下來,好友由重奪發球權變成贏開有條路,連過兩關(就業及通脹數據)後,現在連論述權(narratives)都掌握在手中。

歸根究柢,意見可以各自表述,在宏觀環境無比複雜的今天難言對錯,惟最真實莫過於價格,當決定性轉變發生後,贏的一方「點講都啱」;反觀輸的一方,嗓門再大也變成自圓其說。老畢之所以用上發球權一類帶點娛樂性的字眼,並非刻意把事情形象化,而是從過程到結果,首兩周市況跟激烈球賽不乏共通點。

美國去年12月工資增長雖放緩,但非農新增職位畢竟仍在22萬個以上,不能就此斷定勞工市場已顯著降溫;同一天(1月6日)公布的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爆出冷門,上月追隨製造業跌穿50榮枯線。就業報告似弱非弱,投資者卻喜歡壞消息當好消息炒,遠遜預期的服務業數據「適時」出爐,幫了風險資產以至黃金好友一個大忙。然而,不論運動場還是市場,贏了發球權輸掉比賽的例子俯拾皆是,美滙指數在劣勢下仍能堅守103至103.5這個不容有失的支持區,令數天後(1月12日)登場的美國12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格外矚目。

美滙兵敗如山倒

數字公布前,老畢最擔心的是,市場視通脹進一步回落為大概率事件,一旦事與願違,CPI年升幅高於市場預期的6.5%,甚至繼續徘徊於七個巴仙以上,美息路徑固然要重新評估,更關鍵的是,美元穩守支持後反彈勢頭若成,股、金、債、滙幾條數隨時又得重頭計過。

美國CPI揭盅,整體通脹(6.5%)與核心通脹(5.7%)俱符預期,但前者按月下跌0.1%,兩年半以來首現負值,為「通脹樂觀派」打了一口雞血似的強心針,美滙指數大勢已去,失守103後兵敗如山倒,帶動金價突破千九美元大關,而美股三大指數全周累計亦漲了2%至4.8%不等。誰都不能否認,押注不同資產類別,2023年開出一個好局。

猶記得,在環球物價剛開始竄升那段日子,為數不少的經濟學家組成所謂「通脹暫時性戰隊」(Team Transitory),力挺聯儲局當時的判斷,爭相辯稱物價急升只是疫情引發的短暫亂象所致,不久便會回復正常。事實恰恰相反,通脹不僅高燒不退,且逐步蔓延至能源、食品以外的核心項目,樂觀派不論如何剔除數據中諸般細節,最終仍無法得出心中想要的結果,最後唯有承認通脹問題遠較原先估計嚴重和持久。

近日看了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的專欄,講的正是通脹悲觀派與樂觀派「風水輪流轉」。在芸芸樂觀派中,克魯明正是知名度最高那位。

五指標觀察通脹

按照他的分類,衡量通脹宜參考五個指標,分別為一、整體(headline)通脹,即官方CPI;二、傳統核心(traditional core)通脹,剔除食品及能源,但當中住房類有遭誇大之嫌;三、超核心(supercore)通脹,剔除食品、能源、二手車及住房類成本;四、超超核心(superdupercore)通脹,立足於傳統核心通脹,但以市場租金取代官方住房類數據;五、工資核心(wagecore)通脹。這是克魯明自創名詞,指最近的工資增長率減去工資與物價通脹之間的差距。

根據他的計算,以三個月年化變動為準,上述五個指標表現都不算差,整體CPI約2%,傳統核心通脹3.2%,超核心略高於1.5%,超超核心已由正轉負,而工資核心則略低於3%。換句話說,五者中只有傳統核心和工資核心通脹仍高於聯儲局的2%目標。

沾了銅臭的社會學

毫無疑問,克魯明對物價前景的觀點是帶有立場的,但說到底仍是經濟學大行家,跟信口雌黃之輩不能相提並論,意見可取與否,得看其理據在識者眼中是否足夠堅實。

這令老畢想到,金融市場「論述權」操在贏家手上,通脹資訊公開透明,惟經濟學者對物價何去何從始終莫衷一是,高通脹持續愈久,樂觀派處境便愈尷尬,許多經濟學家索性採用「移船就磡」策略,焦點不斷收窄,試圖從物價統計中的不同分項尋找證據,以此自圓其說。從這點着眼,學者和股民不過五十步笑百步,與其說經濟學是一門科學,不如承認它更像沾了銅臭的社會學(Sociology with a smell of money),從來沒有精準這回事。隨着通脹降溫跡象持續增加,就如市場話語權易手,學界圍繞物價的爭論也大有可能風水輪流轉。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