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月2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2022一地眼鏡碎 2023冷靜應對

告別2022年,投資市場仍充滿變數,經濟衰退應該是2023年主要投資議題,如何游走於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盈利倒退,以及由此而引發的炒減息憧憬,將對投資回報產生重大影響。當前普遍預計,2023年全球股市會是先低後高,要捕捉最佳入市時機,年中可能是不錯的選擇。圍繞2022年的是瘟疫、封控、戰爭、通脹,這觸發了全球央行的加息浪潮,在過去一年納指勁挫33%【圖1】,其他資產以比特幣跌幅最勁,全年瀉65%【圖2】。

息口負擔重 樓市最高危

在加息浪潮之下,基本上風險資產很難逃過插水的命運。除了股市,債市亦少有地錄得驚人跌幅,持有20年以上年期美債為主的美國債券ETF(TLT),去年急挫32%【圖3】,前所未見。

目前處於最危險境地的資產莫過於樓市,尤其經歷2021年、2022年大漲後的美國、加拿大、南韓等地樓市,息口扯高後的供樓開支已超出一般家庭負擔能力,2023年碰上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跌勢理應更勁。

法巴資產管理年度預測報告指出,歐羅區及英國可能陷入經濟衰退,美國在2023年第二季步入衰退的機率為65%,日本也可能於2023年下半年陷入衰退。該行預期美國及歐羅區通脹將於2023年底前逐漸回落至約3%至4%;聯儲局於2023年會再加息,到第一季末,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5厘。估計歐洲央行會於2023年第一季合共加息0.75厘,到第一季末終點存款利率將為2.75厘,再融資利率則為3.25厘。相信兩大央行將於2023年餘下時間暫停加息,並在2024年開始減息。

利率去年大幅調整後,大量優質和防守性資產均能提供可觀收益率,法巴對債券的觀點亦轉趨正面。美國國債和投資級別債券的收益率目前普遍高於美國股票股息率,為2004年以來首次。

法巴去年10月把美國國債和投資級別債券的評級由「中性」上調至「正面」,當時正值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優於預期,收益率見頂。聯儲局最鷹派的階段可能已走到盡頭,美元亦可能因此而見頂。回顧歷史,在美元回落時,全球(美國除外)股市會有較佳表現。此外,法巴更看好中國資產,隨着中國在疫情後重新開放,預測其經濟增長將反彈至4.5%。該行指出,儘管確診數字上升,但北京已放寬多項防疫措施,這對中國經濟而言是一項重大改變。受被遏抑的需求帶動,預計2023年經濟數據和企業盈利將出現周期性反彈。因此,投資者應考慮趁低吸納中國市場資產。

中國PMI弱 內企未重拾信心

以上經濟預期,與其他大行的分析相若,但翻查剛公布的PMI數據,仍未見上述經濟趨勢的出現。德意志交易所與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剛公布,美國2022年12月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結束連跌3個月,由前值37.2升至44.9,遠勝市場預期的40。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一大指標是近月的PMI數據,12月的大反彈令人莫名其妙。

中國經濟數據也與市場預期的復甦截然相反。國統局公布,2022年12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1.6%,比11月下降5.1個百分點,遠遜市場預期的微跌至46.5%,低於臨界點,服務業商務活動跌幅顯著。1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也差勁,僅47%,低於市場預期的48.3%。PMI不算是倒後鏡數據,是反映大中小企業對訂單前景的預期,以上數據反映企業信心未恢復。

市場預期與現實數據的差距,估不到會如此驚人,美國明明很多數據都指向衰退風險,偏偏其韌性十分強勁,偶然一個較強的數據,又會觸動市場神經,擔心加息周期仍未完結。同樣,中國剛剛開放防疫管控,市場已經急不及待炒定先,惟經濟數據同企業盈利何時先會有反應?萬一數據唔到位,預期落空的話,中港股市隨時出現新一輪沽售潮。

相對於法巴的主流預測,施羅德投資對美國2023年展望沒那麼悲觀,即使經濟持續放緩似乎不可避免,不過深度衰退的擔憂可能沒有太多根據。美國失業率如此之低,消費者有能力承受較高的成本,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家庭累積了較多儲蓄,也為許多消費者提供了緩衝。

衰退或沒太嚴重 年中大執倉

企業界亦大致如此,目前企業槓桿程度相對平均值為低。總體而言,通脹可能沒有那麼根深柢固,經濟衰退也沒有許多人以為的那麼嚴重。美國的能源需求可以達到自給自足,而且幾乎所有主要商品都以美元定價,加上持續的移民潮,為美國提供經濟動力,歐洲和英國的情況相對之下顯得較不樂觀。

對於美股,現時市場的詭異情況是,儘管股價崩跌,但目前為止,企業獲利大多仍是非常強勁,關鍵原因在於定價能力。許多公司都還在調高價格,例如美國的百事可樂在第三季度調高售價達17%。

另外,一些公司則可預見市場需求開始下降,美國的亞馬遜和Target,歐洲的馬莎、H&M和Primark等公司都有跡象顯示,消費者正在降低支出,營收和利潤率看來很可能於2023年下滑,進入企業獲利向下周期,惟目前為止這些預期尚未完全反映。

以上兩間資產管理大行的預估都應該重視,經歷過2022年市場一地眼鏡碎,誰敢說主流睇法一定中?當人人都說中資股必勝、美股有排跌,市場預期可能又一次失落,年初就衝動急於投資未必係好事,冷靜睇多一陣,年中左右才是大舉調配資產的合適時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