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26日

辛思維 冷熱財庫

經濟抵受不了封控 降準亦徒然

內地維持動態清零政策,但疫情依然未能受控,確診數字持續攀升。多個城市進行靜默管理,對地方經濟帶來巨大衝擊,民怨亦持續升溫。在病毒殺傷力減弱的情況下,逐步開放似乎才是多贏的選擇。只隔離確診及密切接觸者,不做全民檢測、不封城的香港模式值得參考。

香港抗疫模式可借鑑

中央近期持續推出多項利好政策,催谷經濟復甦,包括加快基建項目開工,以及支持房企借貸等。不過,利好消息只令小部分股份炒起,整體大市依然維持淡靜的橫行格局。周五收市後,人行更宣布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期望為市場注入新動力。

事實上,中央近期大力發放利好消息的背後,主要因為在疫情影響下的內地經濟實在太弱。國家衞健委公布,11月24日內地新增確診病例3103宗,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9840名。總體新增個案已突破3萬宗,全國各個省市均有疫情,當中以廣州最嚴重。

官方此前公布的文件,要求各地採取更精準的方式防疫,惟動態清零政策不變。因此,當某地出現疫情,以往可能整個城市遭封鎖,但近期則轉為逐個小區被封。影響看似減少,可是在疫情遍地開花的情況下,被封控的地區其實有增無減。

居民無法外出,當地的生產及消費活動難免受到打擊。所以,官方近來一直大力推動內需市場發展,但消費在疫下亦難有起色。內地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按年倒退0.5%,11月份恐怕仍會繼續向下。

難怪官方近期不斷推出利好房產的政策,期望透過穩定樓市,減少對銀行、建築、建材,以至家電行業的影響,令內地經濟保持穩定。今次降準,相信最大的受惠者同樣是房地產行業。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疫情出現之初,內地先控制疫情後才開始「放水」,令經濟活動迅速復常。如今面對傳染力極強的Omicron變種病毒,內地現時依然未能控制疫情。「放水」能否收到預期效果,仍有待觀察。

香港經過一輪大規模感染後,目前已大致復常。一方面因為社會已存在群體免疫屏障,另一方面亦由於病毒不斷減弱,每日死亡個案並不多,政府衡量社會成本後,作出合理選擇。

內地宜逐步開放邁向復常

即使不斷全民檢測及封城,依然阻擋不了Omicron,倒不如逐步開放,減少一系列擾民措施,令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如此一來,政府便不用費煞思量,不斷推出經濟刺激政策,但到頭來又沒有獲得預期成效。

過往就算沒有新冠,也有流感等傳染病,死亡率與目前的Omicron差別不大。過往政府亦沒有如此大陣仗地封城,如今亦應該逐步放開思維,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在目前的經濟及民間情緒的壓力下,相信明年初內地逐步開放的可能性甚大,對香港經濟復甦將帶來明顯改善,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