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29日

羅珏瑜 市場觀點

實時披露ESG數據 防企業「漂綠」

面對股票市場波動、通脹高企的世代,企業的融資成本日益上漲,綠色金融產品漸成為金融市場的波動焦點。

綠色債券(Green Bond)是其中一種比較廣為人知的綠色金融產品,其他債券類型包括:社會責任債券(Social Bond)、可持續發展債券(Sustainability Bond)、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LB)等。

部分SLB發行前已達標

據統計,2021年全球發行的各類綠色金融產品已突破1.5萬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各類綠色債券發行量每年以高速增長,這將改變債券市場的既有生態。企業各出其謀,在各層面上努力「漂綠」(Green washing),期望可以吸引投資者的眼球。

彭博早陣子研究了100多個由全球企業發行予歐洲投資者的SLB,總值超過700億英鎊(約6342億港元)。調查所得,大部分企業都被認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太弱,甚至設立了與應對氣候變化無關的指標,或在發行債券前,某些指標已達到。

彭博以Chanel於2020年發行6億歐羅(約46.8億港元)的SLB作例子,當時Chanel為債券設立了條款,如在限定期間內沒有達到一定的減排目標,屆時Chanel將須支付約0.5%的年度票息,並在到期日支付50個基點的現金保費。

Chanel其中一個指標為2030年前減少10%範疇三的溫室氣體排放。(註:範疇三排放〔Scope 3 emissions〕是指報告公司價值鏈中出現的所有間接排放〔不包括在範疇二中〕,包括上游〔如供應鏈〕及下游〔如客戶〕排放。範疇一排放是指機構擁有或控制來源產生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排放是指機構消耗所購電力、熱力及蒸汽時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然而彭博發現,在債券發行當天,有關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比債券列明的基線低21%,即是在債券還未發行之前,已經達到減排指標。Chanel就此回應說:「在債券發行當天,公司仍然在整理2019年的相關數據,因此對範疇三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已達標並不知情。」

此例子不禁讓人想到,SLB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成效,甚至惹人懷疑企業借發行這類「口號式」漂綠債券,以減低融資成本。事實上,如果一家公司的資本回報率達15%,對以4%至5%的成本發行債券集資,這種集資方式幾近毫無懸念。

報告格式不統一 影響準確性

面對指標含糊的SLB,企業為免被誤解只是用作良心贖罪券的心態,實時披露ESG數據成為關鍵。但現時的ESG報告格式並不統一,縱然國際上有不少ESG報告的標準,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及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惟企業在收集數據過程,特別是第三方如供應鏈及顧客的部分,未必可以徹底進行,影響披露數據的準確性及績效指標。因此,企業在發行綠色金融產品前,編製一份全面及具績效指標的ESG報告將成關鍵。

作者為華坊諮詢評估執行董事。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