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
前文〈向賭場學習概率思維〉頗受朋友歡迎。比起「投資」,大家對賭枱上的道理,似乎更感興趣。既然如此,一於分享近月一宗交易,作為實戰例子,請讀者賜教。
首先容筆者多說一句:其實,將投資當作賭博,並無不可。只要心態正確,將之以概率遊戲相待,而非將輸贏推卸給運氣,並嚴守交易紀律,重複執行一些勝率、賠率對自己有利的交易,自然可以長賭長賺。
進入正題,本欄讀者對債市周期相信並不陌生,自美國聯儲局在2020年大幅減息,並推出無限QE,筆者便一直靜待貨幣政策轉向,尤其關注兩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因其對加息預期較為敏感,同時市場深度亦佳。
從無限QE起計,兩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在低位橫行近一年,直至2021年第三季才開始穩步上揚,同時長短債息差縮窄,預示加息周期將至。當孳息率在10月進一步突破向上,筆者便在0.3厘左右開始建倉(即沽空兩年期美國國債)。箇中誘因,無非是因為止蝕清晰,回報/風險比例極高。一旦估錯,止蝕位可放在0.1厘。相反,假如捕捉到加息周期,長遠目標可看3厘的前高位。換言之,值博率高達13.5倍!
當時筆者並不知道聯儲局到底會否加息,或幾時加息。不過,根據概率思維,當時牌面的值博率高,止蝕位又合理,有險可守,故應該下注一試。值得強調的是,「睇啱市」與否只是其次,倉位管理才是勝負關鍵。具體操作而言,首注宜用作試水溫。在想法得到市場確認後,便可以善用賬面利潤加注。到了2021年年底,聯儲局正式放棄「暫時性」通脹的說法,並宣布加快減少買債,這宗交易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話雖如此,但持倉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最大的挑戰是2022年2月底的俄烏戰爭。當時避險情緒高漲,一度令兩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在3個交易日內下跌超過0.3厘。理論上,貨幣政策有其慣性,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否則絕少中途轉向。不過,由於局勢轉變得太快,戰事發展又不明朗,筆者決定減持部分倉位,持盈保泰。當避險情緒放緩,孳息率再度上升,便立即重建減去的倉位。
押注個別事件少有着數
事後檢討,這一退一進,似乎令筆者錯失了低位加注的機會,實則不然。因為,按照概率思維,除非賠率與勝率極不對稱,否則押注個別事件與賭大細一樣,在統計學上毫無優勢。
換句話說,如果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在低位「撈貨」,只是主觀武斷估底,比起高位追入其實更為危險。反而,恐慌過後,孳息率突破向上,止蝕位變得明確,才是安全建倉的大好機會。
幸運地,孳息率隨後高歌猛進。原本預期要2至3年才能達到的目標,竟然在9個月就超額完成。當目標已到,便是思考倉位管理的時候。考慮到經濟及通脹增長有所放緩,利率上望空間顯著減少,筆者選擇平掉大部分的倉位先行獲利,並留下一些倉位,一面讓子彈飛,一面推高止賺,等待市場決定最終的派彩。LinkedIn@Jackie Si Tou
本欄每月逢首個周一刊出
作者任職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機構立場。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穿越「眼之壁」 避開「鬼畜」人 |
上一篇: | 金銀價反彈 惟跌勢未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