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
不經不覺,我們已踏入2022年下半年。回顧今年上半年,地緣政局緊張、通脹居高不下,以及新一輪加息周期展開,皆持續影響資產市場表現。環球股市已大幅下跌,而傳統上具有避險功能的政府債券亦錄得負回報,為投資者帶來極大挑戰。
展望未來,經濟模式正在轉變,超低通脹及利率時代即將告終,取而代之的是更持久的通脹,以及更高息口,經濟周期跟過往10年截然不同,變得更為波動。而左右經濟前景的最大變數,則是央行應對通脹的政策。
美國聯儲局在6月份加息0.75厘,幅度是1994年以來最大,聯邦基金利率到明年更有機會升至近3厘水平。進取的政策取向可能拖累資產價格走勢,並影響家庭財富和收入,以及消費與企業收益。因此,不少投資者均擔心央行過度收緊政策會衍生經濟步入衰退的風險。
短債收益率重返疫前水平
雖然隨着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市場需求或因而驟減,物價上升壓力有望稍為紓緩,不過投資者還是要有心理準備,通脹降溫需要一段時間。在滯脹的憂慮下,市場波動會持續一段時間,投資者評估回報預期時需要貼近現實,並更審慎地考慮分散風險及提高投資組合的抗逆能力,例如把目光轉向有效應對加息環境的資產類別。
債券價格一般與利率呈反向走勢,但在加息環境下,並非所有債券都受到相同影響。投資者大可透過存續期來檢視這種影響。
存續期以年為單位,反映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債券存續期愈長,其價格對利率變動會愈敏感,所受的利率風險亦愈高,反之亦然。因此,存續期較短的債券類資產,是應對加息所帶來的波動市況的選擇之一。
在加息環境下,短期債券的存續期較短,能有效抵禦利率風險。
除此以外,目前短債的收益率已隨利率回升至疫情爆發以來所未見的水平,在經濟前景不明朗下,將有助提供收益吸引而較具防守性的部署。
浮息證券化信貸分散風險
另外,證券化信貸也是一種能受惠加息周期的資產類別。證券化信貸的種類繁多,包括資產抵押證券(ABS)、商業按揭抵押證券(CMBS)、抵押貸款憑證(CLO),以及住宅按揭抵押證券(RMBS)等,雖然同屬債券類別,但與傳統債券有不少差異。
不少證券化信貸均屬浮息債券,票息為在短期市場利率之上添加若干溢價,因此票息收益走勢往往與聯邦基金利率同步。倘央行加息步伐加快,潛在票息回報有望提高。相比信貸評級相若的企業債券,證券化信貸的收益率一般較高。
一般投資者較難接觸證券化信貸,印象可能仍停留在次按危機時,認為這種債券是爆發金融危機的元兇。事實上,在金融危機後,歐美推出更多措施保障證券化信貸投資者,例如要求發行商同時持有所發行的證券化信貸,以及更高水平的超額抵押等。
總括而言,短債的存續期較短,而證券化信貸則具備浮息特性,加上證券化信貸與傳統固定收益資產的相關性偏低,因此這兩類資產均較少受到利率上升所打擊,在加息環境下,不僅有助分散風險,而且能提供獨特的投資價值。
作者為滙豐投資管理高級市場策略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國電南瑞受惠數碼轉型 券商薦買 |
上一篇: | 沙地無力增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