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2日

曾國平 經濟3.0

香港低通脹的內外因由

政府統計處昨天公布最新6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8%,依然偏低。過去兩年,香港通脹率平均約1%,遠低於全球愈來愈多通脹升溫的地方。今天想討論的是香港何以不受全球通脹波及。先講一個淺白的答案,再從另一角度作同一解讀。

美元強勁 經濟未復元

從統計處下載了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與港滙指數的資料【圖】,由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每月按年升幅可見,香港在九十年代初經歷過甚高的通脹【註】,之後就是亞洲金融風暴,香港陷入好幾年無比痛苦的通縮,後來的通脹相對穩定,除了2009年金融海嘯和疫情初期出現過短暫通縮,通脹維持在平均3%左右。至於根據貿易總值加權計算的港滙指數,撇除加權上不太重要的差異,在聯繫滙率之下,港滙指數幾乎就是美滙指數,反映的是美元強弱。

在過去40年,兩組數字的反向關係甚為明顯:美元愈強,香港通脹愈低。由於香港一向「不事生產」,入口大量生產元素和消費品,每當美元轉強,以港元計算的外國貨價格就會下調(術語為exchange-rate pass-through),雖然不是百分百反映(例如日圓兌港元下跌一成,在香港賣的日本貨不會降價一成),但根據過往研究,這效果已經足以對香港通脹造成顯著影響。近期美元愈戰愈強,是香港維持低通脹的重要因素。

兩組數字並非完全如影隨形,反映的是除了美元強弱這外在原因,香港本身的經濟狀況亦影響通脹。香港雖然已遠離防疫最嚴峻的「冰河時期」,但無論是消費還是生產,仍要面對不少規管限制和不確定性,經濟尚未完全回復疫情前的常態。以失業率為例,最惡劣時一度超越7%,現時雖已回落至5%以下,仍明顯高於疫情前3%的「自然」水平。當香港經濟逐漸恢復正常(例如香港入境離境不再困難重重),通脹將回升。

居住成本反覆下跌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以物價指數的個別項目為起點。眾所周知,消費物價指數反映的是消費模式,其中「戲份」最多的主角,當然就是住屋。以香港最新的開支加權為例,住屋佔了指數四成,其次是兩成半的食品。純粹看數字計算,香港通脹所以偏低,是雖然食品等入口貨價格跟隨全球趨勢急升(但因為美元偏強,漲幅比其他兌美元貶值的地方已打折扣),惟由於近期樓市轉弱,居住成本反覆下降了超過一年,抵消了其他項目的升幅。

住宅租金下跌(以及在生產物價指數之內的商業租金),反映的同樣是香港經濟未復正常。收入下跌,前景黯淡,對住宅和商業空間的需求自然下降。香港房屋供應雖也受「外圍因素」影響(如建築材料價格上升),需求下跌卻更大,造成通脹偏低。另一個次要因素是,在這類經濟艱難時期,政府財政政策多以慷慨「派糖」應對,公屋租金加上差餉寬免,連同交通費水電煤等的零星優惠,亦會壓低通脹。

嚴格來說,香港現時面對的不是所有價格皆升的通脹現象,而是相對價格的明顯變化:住的價格稍為下降,衣食則人人可以體驗到歐美級數的震撼,至於行就只有駕車人士感受最深,乘搭公共交通的市民暫時逃過一劫。

註 : 根據「親身經驗」改變通脹預期的理論,香港40歲以下的人自成年後就沒有經歷過高通脹,對通脹應沒有太大恐懼;相反,40歲以上的人受過九十年代之苦,對通脹看法會較悲觀。一個絕不科學的觀察:電視新聞訪問市民,仍把「乜都貴」、「通脹嚴重」掛在口邊的,多為中年以上!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