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1日

蔡陽光 論盡CEO

軟銀孫正義豪賭 勢當投資冒險家

日本軟銀集團對上一個年度,業績為史上最差,老闆孫正義隨後表示今年進入「defense mode」,「沒有人能夠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必須作最壞打算,持有更多現金,投資決定要加倍小心。」投資金額將大幅減低,而且會更多元化。姑且聽住先!長期追蹤孫正義,熟悉其作風的專家,雖然不會質疑他今次防守的決心,但江山易改,品性難移,擔心孫正義豪賭本性最多只能收斂一陣。

科網爆破 大幅損手稍節制

當年科網泡沫爆破,孫正義因大量投資科網公司,極速輸去幾百億美元;幾經艱苦,終於捱過,六十多歲的他,提起往事,依然怕怕。雖然自豪當年身處絕境,反而燃起無窮鬥志,惟同時承認,一敗塗地後東山再起,也許只能發生一次。如果再重跌一跤,不太肯定是否有能力捲土重來。

千禧年時「見過鬼」的孫正義,絕處逢生,大步檻過後,已經懂得怕黑、識得節制。業績奇差,媒體大幅報道軟銀一向依賴貸款投資,潛在風險巨大。孫正義立刻鄭重其事,自己錄製短片,特別指出他日日盯實的一個所謂loan to value ratio(借貸與資產值比例),一直控制在25%這個標準之內,而且近期比季度結束時的22%,進一步降低到20%。

雖然汲取大教訓後,財務操作上,孫正義較過往謹慎,但比較股神畢非德從不借錢投資,永遠保留多餘資金的做法,投資策略仍舊相對高風險得多,遇上市況不利,被迫低價出售資產機會較大,利用低潮執平貨的能力亦有限。

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體型屬於巨無霸級別,論資金量,已經夠大。孫正義卻依然選擇利用槓桿,大上加大。雖然借貸率嚴格控制,不過倘真正希望把冒險程度調低,不如放棄借貸,利用手上已有的巨額資金,嚴選最佳投資機會,惟孫正義也許無法控制自己愛冒險的心。

孫正義冒險的念頭,未必出現在適當的時候,某位長年研究軟銀的分析員,點出孫正義喜歡追逐肥皂泡的投資風格。「每次泡沫正在形成,孫正義都會蠢蠢欲動。」畢非德主張醒目的投資者應該懂得「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孫正義更多時候卻喜歡與市場瘋狂齊齊癲。

截至2021年3月底年度,願景基金賺到笑,只可惜趁估值超高,賣出部分持股後,孫正義又急於回到市場搏殺,3個月內兩度擴大願景基金二號,投資額一下子增加300億美元,而且幾個月內已鎖定百多個投資對象,近乎一日一間新創,物色好公司,當真如此容易?創投基金活動數據顯示,去年願景基金大概平均每周就領投兩單刁,步伐加快數倍。

在願景基金一號某些項目上吃過大虧的孫正義亦承認,「想起某些投資過的公司,我都覺得唔好意思。」簡直冇眼睇。「有時候我太過大膽,累自己輸得好慘。」除控制借貸比率外,策略也作出調整,二號基金強調更注重地域與行業的分散,較多前期初創,單一公司投資額度減少。然而,在創投市場反常地高溫,總集資額不斷破紀錄的2021年,孫正義卻極速做刁,絲毫沒有轉趨審慎。在2022年3月底年度,新投資金額超過400億美元,等於對上一個年度的幾倍。終歸,孫正義仍是孫正義,豪賭本性難以徹底改變。

寶貴資產恐變不定時炸彈

市場熱到爆時,孫正義見別人貪婪,自己亦貪埋一份。市場大逆轉, 創投(VC)行業步入寒冬,雖然孫正義堅信科技革命,不會逆轉,低潮可能是好機會,但要睇債主面色做人,只好乖乖防守,內心肯定非常矛盾。

堅持做軟銀擁躉,就要預咗孫正義這位資本市場冒險家,雖然時不時有神來之筆,押中巨寶,但亦隨時會在不適當的人身上,在不適當的時候押上重注。軟銀最寶貴資產,亦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