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內地及香港經濟和股市表現均較遜色。踏入下半年,大市要看四大關鍵,包括中國如何在疫情及經濟間取得平衡、全球經濟會否衰退、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步伐,以及地緣政治問題。
內地4月份疫情嚴峻,除上海封城外,北京亦實施多次全民檢測,經濟受重創。為提振經濟,中央推出不少措施,取態相當積極,反映當局明白防疫雖然重要,但也要與經濟發展取得平衡,這屬好事。
歐美資金轉投新興市場
早前中央放寬檢疫隔離限制,由之前的「14+7」變成「7+3」,加上即使近日安徽、南京等地再現零星確診個案,防疫政策也不如此前般嚴謹,市場視之為中國微調防疫政策,為重新開關做好準備。同時,內地向空中巴士訂購逾350架飛機,令人猜想會否是當局放寬出國旅行或商務出差的先兆。
受惠疫後復甦,全球經濟自去年以來大幅增長,通脹飆升,各地央行不得不先後加息遏抑通脹。在不斷大手上調利率的同時,亦引起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升溫的憂慮,市場關注經濟能否在加息周期中軟着陸。基於歐美經濟前景不明朗,很多投資者把資金從發達國家調配至亞洲等新興市場,造就過去半個月MSCI亞太(日本除外)指數跑贏標普500指數。
隨着第二季業績期將於月底展開,投資者除要留意美國企業的成績表,也要關注歐洲及亞洲公司的經營情況。市場早前已調低亞洲企業的盈利預測,但美國企業盈利仍處於高水平,若美企次季業績或指引未如理想,恐觸發新一波盈利預測下調潮。
過去數月,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急升,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已大幅上揚,不單原材料,工資及運費均向上,對企業經營構成壓力。因應成本上漲,不少公司上調產品售價,但在經濟衰退憂慮下,消費者購買意欲審慎,企業存貨可能會因產品未能售出而上升,這是一個未來要留意的問題。
美國6月份通脹攀至9.1%,創41年高位,利率期貨顯示,7月加息1厘的機會率急升。在通脹高企下,究竟聯儲局會採取進取加息步伐,繼續大手加息,還是考慮到經濟放緩風險而審慎上調利率,將是投資者要關注的地方。通脹持續,實質購買力減少;重手遏抑通脹或令經濟衰退,可能連工作都丟掉,這是聯儲局要面對的隱憂。
內地寬鬆政策助分散風險
近日市傳中美可能調整進口關稅,目前未有定案,加上下半年有中共二十大會議及美國中期選舉,令地緣政治成為投資者下半年要注意的另一因素。
投資策略方面,中央推出不少行業政策,如為購買電動車提供補貼,帶動電動車產業鏈股份上揚,光伏等新能源股也造好。互聯網行業的監管有放鬆跡象,新遊戲版號陸續批出。至於內房,不少地區已撤銷限購令,但行業整合未完。疫後復常利好消費股,航空、酒店板塊表現也不錯。
現時中美貨幣政策方向迥異,人民銀行實施逆周期政策,抗衡外圍的經濟減速情況。美國在低失業率及樓價熾熱下,鎖緊銀根;內地房地產則吹淡風,失業問題備受關注,人行為此採取寬鬆政策。一鬆一緊之下,內地以至亞洲均可作為投資者分散風險的地方。
作者為宏利投資管理亞洲區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及早加碼供款 填補退休儲備缺口 |
上一篇: | 表裏光暗 如何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