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18日

高仁 財圈識真假

滙控分拆破壞無縫國際網絡

各位「巴打」相信已了解到,有股東建議滙控(00005)分拆亞洲或香港業務獨立上市,因有助降低其地緣政治風險,甚至有估計指可釋放業務價值最多達兩成。「高仁指點」話你知,市場對滙控分拆有反對意見,本文將從另一個角度作評論,分析箇中壞處。

回看歷史,滙控的前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早於1865年3月在香港開業,迄今超過157年歷史。1992年計劃全購英國米特蘭銀行(Midland Bank,現稱英國滙豐),在英國監管問題、香港回歸在即等因素下,滙控翌年把總管理處遷往倫敦,正式從香港遷冊英國,開始踏上國際化之路。

滙控之後不斷東征西討,現時業務已遍布全球64個國家及地區,擁有大約4000萬名個人和企業客戶,是全球其中一家跨國金融集團。滙控自2002年起以「環球金融,地方智慧」(The world's local bank)作為口號,強調其在眾多市場中均擁有豐富經驗,並且透徹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

操作複雜 提升回報成疑

國際聯網效應是滙控的最大優勢,因現時約77%的批發銀行客戶收入是源自於其全球網絡的國際客戶,在俗稱「炒房」的環球銀行和資本市場業務,亞洲約半數的客戶收入也是來自美洲、歐洲或英國客戶。

對於有意見建議分拆業務,滙控高管認為,集團全球貿易融資業務、外滙交易業務和美元清算業務,需要有目前的無縫全球網絡,分拆將會破壞整體網絡。競爭對手渣打(02888)對此也抱持懷疑態度,指分拆是把一個運作良好的整體拆成碎片。嘩!

各位「巴打」,滙控內部人士據報亦認為,一家獨立的亞洲銀行更容易被競爭對手吞併,而且若果把業務一分為二,也迫使滙控在東西兩方之間選邊站。他們覺得滙控如能在兩個地方同時立足將會更加好。

至於分拆業務能否釋放亞洲業務價值,本港諮詢公司In Toto Consulting雖然估計最多可提升價值達兩成,但亦有部分投資者擔心分拆建議操作過度複雜,並且無法保證可以提高回報水平。滙控據報曾就分拆建議提出反駁,指出分拆成本高昂、耗時以年計,而且會嚇走部分大客戶。

其中,分拆涉及重新發行數十億美元債券,需要英、美、香港、新加坡、內地等監管部門批准,最少耗時2至3年才能夠完成,將會分散管理層注意力。滙控分拆可能會失去大型跨國企業客戶,該些企業客戶擔心資料數據會存放在內地或香港,亦對依賴內地金融機構支持感到擔憂。

重組成本貴 隨時失大客

此外,「唉賓」也不甚看好滙控分拆。巴克萊估計,滙控分拆可釋放120億美元業務價值,惟被更高的經營成本、環球網絡收入流失及分拆帶來的重組成本所抵消,最終或令市值蒸發70億美元,相當於損失3%至8%。

若滙控分拆亞洲或香港業務獨立上市,亦無理由不趁機「抽水」集資,涉及發行新股引入新股東,股東股權結構恐出現變動,或會變得更集中或更分散,可能並非管理層及其他股東所樂見。這個才是重點。

既然滙控分拆有正反兩面意見,各位「巴打」不妨靜觀事態發展,且看最終是否能夠成事。哈哈!

本欄逢周一刊出

歡迎交流上市公司的財技個案及招數,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