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13日

曾國平 經濟3.0

貨幣互換協議陰謀論

上星期金管局宣布與人民銀行「優化貨幣互換協議」,除了改為常備協議形式,從此不用續期,協議規模亦由原來的5900億港元擴大至9400億港元。

這單新聞,本來沒有什麼看頭,但只要發揮想像力,再平凡的新聞稿也可以找到詭異角度。根據不少本地評論名家的分析,金管局此舉其實暗藏玄機:人民銀行可以透過這個協議,有借冇還近萬億的港元,香港的外滙儲備將會少了一大截。加上近期港元偏弱、金管局多番「入市接錢」的處境,港元可說是岌岌可危!

央行互換安排遍布全球

當年「九一一」恐襲後,美國貨幣市場一度停頓,一向在這個市場以新美元債取代舊美元債的外國央行,忽然面對手上美元不足以應付本地需求的流動性危機。「獨家發行」美元的聯儲局,當時就想出一個方法應對,與幾間主要央行建立互換協議,讓對方以其本國貨幣暫時換取美元。幾年過後,經過一場金融危機,央行互換協議漸成常態,而涉及的貨幣也不一定是美元。

簡單來說,央行互換協議就是為了消除短期衝擊,就算對外幣有突如其來的巨大需求,央行也不用入市衝擊市場,可以透過互換協議「冷靜地」解決需要,以免利率抽升引起恐慌。由於這些巨大需求並不常見,互換協議大部分時間只是一條使用量甚低的水喉,只有在非常時期才會盡用去穩定市場。

早在2019年尾,港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就已經引發過一輪猜測,陰謀論的劇本也是香港庫房被掏空之類,跟今天的大同小異(而提出的也是那幾位評論名家),只是金額較小,不夠現在震撼而已。當時我在報章專欄指出這些陰謀論的荒謬,影響力為零,而金管局為了反駁謠言,更不厭其煩的在社交媒體為大眾解說,影響力近乎零。

幾個月後,財政司司長公布協議的「優化安排」,增加了美元的選擇,而且金額限度更大。此言一出,陰謀論當然又應運而生:不只港元,連香港的美元也被偷清光了!

今天的陰謀論,基本上是炒冷飯,也許是受眾的記憶力相當有限,也許是動聽的故事多聽幾次也沒所謂,總之大家食冷飯食得興高采烈就是了。

陰謀論必要有事實支撐

要駁倒這個陰謀論,我只想提出一個當年問過的簡單問題:「要實行此天文數字有借冇還的大計,當中涉及的人數閒閒地過百,長期以來人人保守秘密,沒有人洩漏文件、走漏風聲的機會有幾高?」更神奇的,是若果香港的儲備早在2019年已經開始大量消失,為什麼全球沒有一個記者一個傳媒揭發此事,只有這些評論名家知道其中來龍去脈?更更神奇的,是聯滙制度何以可以支撐到今天?

不過,提出再徹底的反駁,到頭來也只是自討沒趣。須知道這些評論名家,絕非網上另類小眾,而是觀眾讀者動輒數以十萬計、影響力比傳統媒體要大的意見領袖。他們再一次積極散播這些陰謀論,證明這些奇幻故事絕對有價有市。當大家聽故事聽得如癡如醉,十分認真地走去「駁故」的話,只會招人討厭,不會有任何「啟迪民智」的效果。

更值得討論的,是何以這個陰謀論的生命力如此頑強。常識告訴我們,若果權力無遠弗屆的人民銀行想偷走香港儲備,直接拿掉就可以了,何必要搞這樣一場大龍鳳,採用如此複雜兼公開的方法?強行搶錢的陰謀論,豈不是更簡單易明?

如此粗糙的陰謀論,是不會流行起來的。成功的陰謀論,就如電影要令人看得投入一樣,總要有真實感(例如實地取景、作詳盡歷史資料搜集等),有足夠的事實支撐:在這個陰謀論中,互換協議真有其事,涉及的最高金額的確不是小數目,亦真的有大量相關文件、新聞稿、公告可以在網上找到。

陰謀論的「貢獻」,就是將這一連串可以觀察、可以印證的事實,用似是而非兼難以推翻的脈絡串連起來。既有事實作為背景,再瘋狂的故事都會添幾分說服力。此外,互換協議如此技術性的東西,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串連事實就更容易,亦更難被駁倒了。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s://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