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12日

陸文 談股論策

全球政經變數多 恒指兩千點內上落

投資市場對不明朗因素一向審慎,目前無論中美抑或全球政經形勢,以至金融貿易等系統的不確定性均較過往高,高通脹對不少窮國帶來政權變更的挑戰。過去兩年全球經歷疫情的洗禮,但高通脹下難以再藉量寬穩經濟、扶民生,甚至正面對長期寬鬆的後遺症。

目前中美兩大經濟體全方位博弈,為全球化步向本土化的更替期,金融科技以至地緣局勢亦要適時互惠紓緩交往。在此情況下,中港股市較利短線炒作,宜控制注碼,維持平常心入市,以應付全球政經變革帶來的大大小小風險。

通脹vs衰退拉鋸難休

今年上半年投資市場焦點是抗通脹,加上俄烏戰局導致石油燃氣和農產品價格大漲,內地供應鏈受疫情影響,令通脹加劇,最終使專責遏通脹的美國聯儲局被迫放鷹加息,作出「遲來的努力」。不過,全球央行長期量寬穩經濟,加上美國政府多次派錢,導致市場求過於供,物價飛升,生產動力下降,美國一下子加息及退市,導致第二季GDP再跌機會高,連同首季已收縮,構成技術性衰退。

歐洲下半年亦要在高油價形成的低增長環境下加息抗通脹,上周在抗通脹與懼衰退兩股力量膠着下,股債滙市場均有較大起伏,強美元導致金價、石油等商品價格回吐。上周五美國6月非農新增職位37.2萬個,遠勝預期的26.5萬個,反映經濟持續偏穩,月底再加息0.75厘機會極高,但市場已消化,正等待第三季通脹是否見頂或升幅放緩,以抵消加息疑慮,估計第三季投資市場在持續的通脹及衰退不確定性下炒波幅。

炒減關稅逢彈減磅

早前傳出美國短期內將公布削減部分中國貨關稅,以紓解國內高企的通脹,不過華府官員意見分歧,遲遲未有落實,特別是一度傳出減稅貨品總值只有約100億美元。不少行業發表意見不支持減關稅,推動華府未來加強本土化產業發展;同時,白宮考慮減關稅抗通脹,原意是為今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爭取選票,但以投資角度來看,涉及總金額太細意義有限。

近年由美國本土入口商承受關稅開支的商品多屬低檔次產品,減稅後中國出口生產商的得益不大,加上距離選舉只有3個多月,降通脹效益恐難彰,只可視作白宮遏物價出一分力的善意舉措。反之,美國對華的敵意措施則層出不窮,如考慮對中國半導體展開「301調查」,又計劃停止對華出口可生產14納米晶片設備,均是拖中國科技發展後腿的招數,因此即使最終落實有限度降關稅,實際作用不大,到時相關股份反彈亦難有突破,反而可視為識時務者的獲利良機。

內地樓市下半年續調整

內地經濟似回穩,無論是6月製造業及服務業PMI均重回擴張區,經歷5月、6月連串維穩措施,上周再為汽車晶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穩價」,亦有對體育消費推動40個城市試點,並加速2200億美元的基建專項債發行,估計第三季內地持續加大維穩措施方針不變,以應付失業率上升及企業經營困擾問題。目前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為經濟帶來一定不確定性;同時又要力保樓市有序調節,房企成功延後債務整頓,從近期部分省市限制樓價下調幅度,以避免因房企急於賣樓套現而令銀行承受買家撻訂的風險,特別是經濟情況一般下,有大量二手房待沽套現,反映內地樓市作為經濟支柱之一,下半年依然處調整期。

面對疫情及外圍地緣局勢欠佳,港股踏入2022年後滑坡,恒指一度低見18235點,不同板塊卻在內地放寬監管下呈超賣反彈,最終收復早前跌幅近半。近期外圍受抗通脹或帶來衰退困擾,港股抗跌力相對較高,包括來自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向中港股市,但要留意仍欠缺向上突破的技術催化劑。

7月初炒香港慶回歸25周年大致落幕,北水南下減退甚至回流,上周交投縮減,顯示動力不足,符合早前預期恒指在20500至22500點橫行。上日唱好的板塊,往往是今日的調整主題,甚至獲政策扶持的板塊,亦難有持續上升動力,宜待回調吸納,跑贏大市的機會才較高。

恒指跌穿100天線,多少反映內地疫情不確定性上升,市場憂慮第二季上海爆疫情況重演,雖然機會暫不大,但變種病毒增添防疫難度,某程度抵消早前推出維穩連環拳效應,加上6月通脹率2.5%創兩年高位,稍後公布的第二季GDP預期只增1.1%。內地早前有炒作的內需汽車、體育股有回吐,不過投資者可趁個別強勢股調整收集,博之後反彈。

強勢板塊逐步收集

至於科技股,因阿里巴巴(09988)與騰訊(00700)等未有按規定申報一些併購交易,最近遭罰款,消息令大型科網股借勢回調,不過行業最惡劣環境看似過去,監管趨正常化,預料將進入上落橫行階段。

短期投資部署方面,一方面大市在20500至22500點炒上落,入市資金嚴守在三成水平,宜吸勿追,入貨水位理想可增加贏面,這2000點波幅對入市者考驗大。多留意強勢股如汽車、內需及電力企業,可候機在21000點以下分段吸納。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