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6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鈍器」不鈍 商品退潮

7月5日,周二。不知大家有否留意,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於最近幾次議息後會見記者,有意無意間總在反覆傳達一個訊息,那就是金融環境非收緊不可,慌死資產價格唔跌。這令老畢憶起4月時提過,紐約聯儲銀行前總裁達德利(Bill Dudley)語出驚人,揚言要有效控制通脹,必須在股海和債市掀起腥風血雨,皆因美國家庭藏巨富於股債樓等資產市場,對金融環境極度敏感,遏通脹就得狠下心腸,容許甚至製造市場震盪,以達到金融緊縮效果。

一切皆因錢作怪

當時聽來,早已不在其位的達德利彷彿在說風涼話,但證諸鮑公多次在記者會上傳達的訊息,決策者確實認同資產價格若居高不下,足以拖聯儲局抗通脹後腿,為免事倍功半,投資者多受苦難乃「必要之惡」。

從這點着眼,美股經歷半世紀以來最倒霉的上半年,債市不再是資金避難所,樓市仍強惟買家逐漸贏得討價還價空間,這一切俱說明,聯儲局自編自導負財富效應這齣好戲,相當程度已「得償所願」。

作為贏過又輸過的商品小炒家(主要與股票相關),在下對資源領域特別有feel,從而想到鮑威爾經常掛在嘴邊的另一番話。他不斷重申,聯儲局工具箱內盡是「鈍器」(blunt tools),貨幣政策只能引導需求放緩,在應對供應短缺方面無能為力。決策者不是大衞高柏菲,當然沒可能大施魔法,憑空變出取之不盡的石油和糧食,但若說貨幣政策無力左右商品市場,老畢第一個不以為然。資源價格長遠取決於供求,但諸如期貨市場投機活動、各種以對沖通脹為名的金融交易,任何重大變化皆可在短時間內掀起驚濤駭浪。

一季內由龍變蟲

炒風必須資金面配合才能熱起來,過去兩年商品世界恍如超級牛市重臨,除了聽慣聽熟的供應鏈樽頸及猶如火上澆油的俄烏戰爭,說穿了仍離不開金融環境寬鬆,錢作怪也。環球央行集體收水有何影響,從第二季資金流向變動和期貨價格起落,足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從【圖】可見,天然氣價格上季一度瘋漲逾60%,惟季結倒跌近4%,識買唔識走,交學費都交窮。另一商品牛市大贏家原油,睇個勢不似就此玩完,但次季高位百二美元樓上,季結回至106美元,調整幅度超過一成,都咪話嘢少。再看小麥、玉米、大豆,糧食相關期貨全皆跌穿3月底、4月初水平,第二季等於冇升過。其他農產品如棉花,與5月初相比三蚊唔見一蚊,期銅及木材也是一殼眼淚,第二季埋單分別大跌22%和31%……睇埋資金流向,逆轉勢頭就更清楚了。

摩根大通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的一周,多達150億美元從商品期貨市場撤退,連續四星期錄得資金流出,年初以來走資規模達1250億美元,較2020年疫情導致經濟停擺時還要誇張。鮑公強調貨幣政策解決不了供應面對的困局,此話沒錯,但各類商品於短短一季內由龍變蟲,足證「鈍器」一點不鈍,持續加息對需求的打擊、流動性緊縮對投機活動的消極效應,恐怕遠超一般人想像。

決策者不以投資者多災多難為憂,第二季美國家庭財富「縮水」遠超首季事屬必然,實際多淒慘,聯儲局稍後發表最新數據自有真章可見。現在連受惠通脹的諸般交易也扯白旗投降,老畢很有興趣知道,美國本周五公布6月份非農新增職位報告,市場到底希望數據強還是弱。

愈跌愈買考驗耐性

利率期貨市場反映聯儲局明年減息三次,長短債息近日雙雙回落,通脹見頂已非一廂情願,但宏觀論述時刻在變,就業報告若遠較預期疲弱,市場焦點大有可能進一步對準經濟衰退,要做到愈跌愈買,博美股終能突破困局,調整愈深未來回報愈大,確係對耐性極嚴峻的考驗。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