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
周四(23日)讀報,畢老林兄指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財長耶倫等決策者強調實現軟着陸非不可能,但過去80年,當通脹率爆穿5%,衰退不是同步出現,便是很快發生。以史為鑑,鮑公、耶倫恐怕只是輸人不輸陣,連自己都未必相信。
這與敝欄在對上一周指「如果連聯儲局專才都沒有不需要太緊縮的信心,市場又哪來自信」的論述相呼應,簡而言之,Fool me once, shame on鮑, Fool me twice?難矣。
美債今年蒸發金額歷來最多
鮑威爾之前把當前境況類比1964、1984和1993年,上述三段時期皆調整了貨幣政策,包括暫緩加息或減息。
筆者在4月表示,目前明顯沒有放寬貨幣政策的條件,故鮑公拿1984和1993年來比較屬於理不合,似有意無意混淆視聽。
現在愈來愈多人認清鮑公的把戲,客氣點叫輸人不輸陣,好聽些則是聯儲局無奈之舉。周五(24日)打開MarketWatch網站,有評論標題倒開門見山:Jerome Powell is the worst Federal Reserve policy maker in my lifetime,即吾生見過最差的聯儲局政策制定者。
為何怨氣這麼大?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引述Bespoke數據指出,今年美國債市蒸發近3萬億美元,為歷年最多;股市損失約12萬億美元,更甚於2020年疫情的拖累。超過15萬億美元的財富被摧毁,於近代金融史上絕無僅有。
換句話說,在今年之前,確有不少資金被財金官員的過渡性通脹論Fool了;愚見認為,股市的預期較為出色,故長久期股票或所謂的發夢股早於去年年初見頂,令人意外的反而是債市。
恒指與長債息齊見底
債市一直由機構投資者主導,被視為最聰明資金的集中地,但10年期美債遲至今年年初才正式突破1.7厘,甚至在今年3月俄烏戰爭發生後再回軟至1.7厘水平,之後才發足狂奔。
有趣的是,不同於A股或美股,恒指早於3月中見底,長期積弱的一門雙「杰」恒指和長債息不約而同地「雄起」,是巧合還是背後有什麼哲理,筆者並不知道;畢竟,聰明絕頂的債市都蒸發掉歷年最多的財富,無名小卒如我都無謂自作聰明。
無論如何,聯儲局官員還是會出來派定心丸,費城聯儲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認為,所謂的硬着陸是指失業率明顯高於他估計的約4%自然失業率,這種情況預計不會發生。
哈克稱,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或會出現數個季度的輕微負增長,但就業市場仍然保持強勁,故不代表經濟出現實質衰退,現時看到的需求疲弱跡象,正是聯儲局想要的經濟走向,因為明年通脹率仍可能高於5%,後年才下降至2.5%。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師亦表示,美國就業市場與零售市場續強,當地從未試過在失業率不上升2個百分點的前提下進入衰退,因此仍未預期經濟將進入衰退。不過,有說法認為,只要失業率向上升0.5個百分點,歷來已是條不歸路,換言之,不用等兩個百分點的漲幅稍高於哈克口中的4%,硬着陸便會迫在眉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平台套路攻Web 3.0 盡吸VC眼球 |
上一篇: | 理財投資的好心做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