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
6月23日,周四。連日來,老畢跟大家討論過美國樓市前景、股海實戰以至歷史上不同類型熊市等「嚴肅」話題。周末當前,不想再餵讀者吃這些「硬料」,輕輕鬆鬆傾吓偈,不亦樂乎?
聯儲局重手加息,資金近日加快從港元流向美元,金管局接錢接到手軟,銀行為鎖定資金成本,爭相調高定存利率。卻其實,從美國啟動加息周期那天起,香港跟隨乃遲早的事,只因資金充裕,到近期才感受到迫切性而已。
天堂地獄走一圈
好多嘢要殺到埋身方知風雲早變,今天全球都為通脹、息口而憂,惟停下來想一想,不難發覺投資市場從未像2020至2022年那麼「黐線」。重溫一下過去兩年發生過什麼,大家就不會認為用crazy來形容這段日子言過其實。
2020年3月是美股自大蕭條以來最波動的月份,但衰可以衰到貼地,復活亦快到你唔信。標普500指數於2020年3月觸底後,短短5個月盡收失地,從二千二上四千四也只花了16個月,翻倍之快締造了股市歷史。當真給某些大行不幸言中,美股陷入熊市後要直殺到標指見二千五,那就等於蒸發掉新冠牛市絕大部分升幅。個人不認為情況會如此差,反而覺得好友愈少對加速見底愈有利,但唔睇大市,美股早已在天堂與地獄之間走了一圈。
新冠初期封城禁足,政府為救民慷慨派錢,數以百萬計從未接觸過股市的民眾無所事事開戶炒股,許多原先在股災中跌了六七成的股票,一個蜈蚣彈漲足六七倍,揸住幾隻「契媽」愛股,跟擁有印鈔機無甚分別。
諷刺的是,用不了一年,此等疫情大贏家已從峰值狂瀉,唔見九成也有七八成。百年一遇的公共衞生危機造就了這波講都冇人想的投機熱潮,到頭來還是應了廣東人那句老話:冤枉來瘟疫去。
油價近日在經濟衰退陰霾下急回,但供應問題解決不了便難言轉勢。大家想必記得,疫情爆發初期(2020年4月),紐約期油一度見過負數,這又何嘗不是講都冇人信?然而,早在這天來臨前,油市經歷嚴重供過於求,爆疫前五年,標普能源板塊累跌五成,拍埋升五成的標指望塵莫及;納指更巴閉,在這五年間翻足一倍有餘。
股民記近唔記遠
能源年復年跑輸大市,投資者對油股不屑一顧,但勢估唔到,從紐約期油驚現負數那天起,鹹魚突然翻生,標普能源板塊兩年累漲一倍半,反過來拋離期內各升三成的標指和納指幾條街。俗語有云,風水輪流轉,股民永遠記近唔記遠,但只要拉勻嚟睇,不論資產類別、板塊產業、風格策略甚至以人為主體的投資者,最終都會受制於循環不息的周期,世上沒有長勝將軍。
過去兩年「瘋狂事」不勝枚舉,加密幣由登堂入室到集體爆煲固然新鮮滾熱辣;美國樓價錄得史上最大升幅、按揭利率年初以來飆升一倍,恐怕連業內人士也始料不及。
歸根究柢,投資世界翻天覆地,通脹強勢回歸是最大的game-changer。在下清楚記得,在這一切發生之前,美國某份財經雜誌把一條垂死的恐龍放在封面上,大字標題Is Inflation Dead?那個問號多此一舉,暴龍攤在地上奄奄一息,還能起死回生張牙舞爪不成?
萬料不到,所有人以為不可思議的事就這樣發生了,通脹非但死灰復燃,勢頭之猛,較諸什麼校園槍擊事件、國會山莊暴亂審訊更加牽動民心。放眼歐美英,要說出比生活成本危機更令公眾擔憂的問題,可真考起老畢。
最大考驗情緒管理
我們之所以覺得今天的投資環境較過去任何時候都惡劣,只因疫魔肆虐後的一年多賺錢太容易、太黐線,眼見其他人揸鑊鏟好過打工,要坐定定唔介意冇人陪自己窮,唔易;一個巨浪冚埋嚟,眼巴巴看着積蓄兩三個月損失兩三成,更難。投資其實從來都不輕鬆,單是情緒管理這一關已玩殘許多人。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日圓走弱 買YCS從中獲利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