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
新冠疫情影響下,本港餐飲及零售業表現疲弱,企業倒閉個案續增,當中不乏知名老字號,由甜品店「許留山」到近期的零食店「優の良品」,港人充滿集體回憶的企業相繼落幕。疫情或只是催化劑,市場競爭及企業創新不足,才是問題關鍵。
企業乏創新 失發展良機
自2020年初以來,新冠疫情已持續了兩年半,期間內地與香港無法正常通關,自由行旅客幾乎絕跡,加上本港居民為了避疫,主動或被動地減少外出,餐飲及零售業帶來較大影響。不過,市場需求雖被遏抑,但並非完全消失。看中香港人未能外出及外遊所衍生的需求,網購及進口食品行業便出現逆市大爆發。可見危中有機,視乎企業能否作出變革,以把握發展良機。
疫情下,不少未能及時作出變革的企業陸續倒閉。對於小店的關閉,大家或已經習以為常,惟大型連鎖企業的倒閉,便令不少人感到集體回憶的消失而不勝唏噓。
其中,賣甜品的許留山及賣零食的「優の良品」,作為多年歷史的老字號,均為不少港人留下深刻的回憶。去年11月,許留山最後一間分店結業,到「優の良品」亦在周二(7日)證實全線結業。
老字號的倒閉,令不少消費者感到失落。不過,若問大家在此兩家企業結業前,閣下是否記得上一次幫襯是在何時,相信大部分人未必能夠答得出。其實,該兩大集團早在疫情出現前,發展勢頭便已經轉弱。
許留山面對的是台式及內地甜品飲品店的挑戰,「優の良品」則面對包括CEC國際(00759)旗下的759阿信屋等進口零食店的競爭。兩家公司均顯得招架乏力,業務發展早已轉弱。
若沒有疫情的出現,兩家公司或可以勉強經營多幾年,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令內地自由行旅客被拒諸門外,本地客亦大減。本已積弱的許留山及「優の良品」,加速倒下。故事令人唏噓,但商業世界不講情懷,企業要生存下去,便要不斷順應時代潮流,作出變革。
買股跟潮流 獲最高回報
破產管理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有143間企業被呈請強制清盤。目前疫情有所好轉,本地客生意回暖,企業倒閉的情況有望減少。就連賺大錢的DONKI亦在近日傳出減薪的消息,可見零售業發展依然艱難。
門檻不高的零售業,業務一有起色,便會招來一眾模仿者,由「優の良品」,到759阿信屋,再到DONKI,故事不斷重複。企業往往會因為一時的成功而自滿,不斷食老本。但商業世界沒有長勝將軍,新挑戰不斷出現,令企業陷入不進則退的困局,最終被時代所淘汰。
作為投資者,買股亦不宜對所投資的企業有過多的情懷包袱,公司業績一旦轉差,便不宜再作無謂堅持。順應潮流,買入最熱門的股份,才能取得最高的回報。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監管過緊損靈活性 香港SPAC白做 |
上一篇: | 通脹見頂論失靈 美股展尋底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