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
隨着深圳、上海和長春等內地大城市陸續採取管控和封控防疫措施,我們預計各地方政府將更為警惕,會盡早採取措施並部署核酸檢測以防止病毒傳播,而這會令經濟活動頻繁受到干擾。鑑於出行限制料將持續,消費和製造業活動很可能因物流受阻而遭衝擊。在經濟增長日益受到挑戰(尤其今年下半年)的情況下,降準減息等貨幣支持措施有望推出,基建投資繼續發力,房地產政策實施可望更為靈活。我們認為短期內政策支持將成為催化劑,有助提振投資者情緒。
下調2022年盈利預測
我們把2022年MSCI中國企業盈利增速預期從13%下調至11%,以反映3個主要行業的增長可能放緩,包括通訊服務、可選消費和工業,這3個板塊佔MSCI中國指數總市值50%以上。我們預計防疫相關出行限制措施將在今年餘下時間持續。儘管目前的封控可能僅維持較短時間,但仍會影響消費。因此把通訊服務和可選消費板塊的盈利增長預測,從中低雙位數降至高個位數,對工業板塊的預測減1個百分點至7.5%,對資訊技術(IT)板塊的預測調低2個百分點至18.5%。我們認為,省級和中央政府都將採取必要措施,以緩解封控導致的物流不暢,例如防止主要高速公路被封等。
消費需求明顯受最近一輪防疫封鎖和出行限制影響,這從3月零售銷售按年下降3.5%可見一斑,考慮到近期上海和其他主要城市的疫情發展形勢,估算這情況將持續至今年第二季初。在零售板塊中,消費服務和可選消費受到最大衝擊。與此同時,製造業活動和供應鏈也有不同程度干擾。在封控期間,我們見到部分工廠在「閉環」管理下仍能維持生產。
物流方面,在上海實施封控初期,由於通往周邊省份的高速公路加強管控,陸路交通受阻。鑑於上海港佔內地集裝箱總輸送量的17%左右,市場非常擔憂出口受到的影響。不過,目前的情況略優於預期,因中央和當地政府提供更多支持以防出現重大中斷。總體而言,相信現時製造業和供應鏈中斷情況不太嚴重,且未必長久持續。
大多數在海外上市的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公司都已公布去年第四季財報,A股公司也已在4月底前公布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財報。這些公司去年第四季的盈利,基本符合市場普遍預測,但今年第一季的業績則弱於預期,尤其是可選消費、房地產、部分IT/工業等板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減值損失增加、疫情導致的業務中斷等,是業績未達預期的主要原因。金融、日常消費、材料等板塊的表現較為突出,業績超預期的公司較多。
我們預料在第一季業績公布後,市場對今年企業盈利的預測將下調,但在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下,盈利大約在年中時企穩。
估值計入多數負面因素
由於封控措施衝擊消費增長,相信盈利下修勢頭將持續至第二季。零售銷售在3月份按年下滑3.5%後,預測4月甚或在5月初還將繼續走低。我們對今年盈利增長約11%的預期,與市場普遍估計的15%之間的落差,最終可收窄。
再者,年初以來的估值下行(目前遠期市盈率跌至10倍的低點),已計入未來12個月盈利增長預期下滑。除非封控措施導致製造業活動和供應鏈大面積中斷,否則目前估值應該不會有大幅下行空間,其僅比近期低點高出10%,且已計入多數負面因素。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大中華區股票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港銀前景較樂觀 渣打料跑贏同業 |
上一篇: | 期指21200阻力大 短線陷上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