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15日

陳偉欣 宏觀遠瞻

化認知為行動 助ESG融入投資決策

過去數年,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紛紛加緊審視他們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議題上的角色和責任,各界對ESG的關注前所未有。然而,我們發現,儘管企業和投資者將ESG融入決策的意願相當強烈,但與實踐ESG的進展仍存有相當距離。

企業意願強 實踐仍欠奉

滙豐最新的「環境、社會及管治意向調查」顯示 ,在受訪的環球金融服務業ESG決策者中,接近五分之三(57%)指出有關ESG的分析於去年有所增加,另比率相若(56%)的受訪者認為分析數量將於未來12個月進一步上升。

吸納資金為投資者納入ESG考量的主因,其次是同業壓力,績效則為最弱誘因之一。

減碳近年在全球領袖會議上佔重要席位,也是受訪者打算於未來12個月最着重關注的環境議題。人權、性別多元化、僱傭關係、數據私隱等社會議題所得的關注度大致相同。

管治方面,企業文化及董事會績效是主要關注點,後者在亞洲、中東、北非和土耳其地區更加備受重視。

惟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不少受訪者並不了解公司的ESG方針,顯示公司缺乏清晰的ESG架構。這亦間接解釋了為何只有略高於三分之一(37%)的受訪者稱已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44%表示並未加入,而僅8%有意於來年成為簽署成員。

事實上,ESG融入投資決策的程度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公司對ESG的理解、資產管理規模、投資者類型,以及營運和資產所在地點。整合及參與是最常見的ESG策略,而隨着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增加,該策略更為受落。箇中原因是大企業較常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妥善的ESG架構,以及較有組織地參與ESG相關活動。

雖然減碳是投資者最關注的環境議題,惟相關的投資意欲低於我們預期。即使在去年11月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後,仍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有意在緩減及適應氣候變化方面增加投資,接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更坦言完全無意加強投資氣候方案。

這或許表示,儘管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急切,並非所有投資者都願意出資應對氣候變化,或認為相關機會欠奉,甚或是對緩減或適應氣候變化的認識不足。

「漂綠」(Greenwashing)是投資者及基金另一顧慮。舉例來說,一間投資公司於市場推廣資料或網站向公眾介紹ESG架構及專業知識,未必能完全如實反映公司內部對相關議題的理解。雖然投資者相信企業追求可持續發展主因為合乎公眾期望,但僅20%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準確地反映其可持續發展表現。

強制性披露可促進發展

未來企業及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納入ESG的考量已是勢在必行,關鍵是如何幫助他們把「認知」轉化成「行動」。

長遠而言,企業和監管機構均肩負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任,而強制性披露等規定亦將有助促進ESG發展,惟ESG成為主流仍要時間醞釀,相關議題的商業對策亦需時見效。

作者為滙豐氣候變化卓越中心主管兼環境、社會及管治研究整合環球主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