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6日

徐家健 經濟3.0

從華為年報看中國經濟

中美貿易戰之後,中國的經濟表現怎樣?新冠疫情之下,中國的經濟表現又是怎樣?

一次又一次,「支爆論」的支持者期待中國經濟歸零。今天中國的經濟表現究竟是怎樣?這是全世界都關心的問題。關於中國經濟,輿論普遍質疑官方的宏觀經濟統計數字。除了官方的宏觀經濟統計數字,市場上私人企業的表現其實亦提供了不少有用訊息。

最近,孟晚舟發布了華為2021年的年報。孟晚舟的出現,當然吸引了傳媒目光。我真正關注的,卻是這份151頁長的最新年報。早在中美貿易戰前,我在內地已聽過華為的大名。當年大教授張五常跟我說,華為的創辦人之一任正非,是個比馬雲更厲害的人。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華為的新聞和研究華為的公司結構。寫過〈華為攻略〉、〈為什麼華為不是國企?〉、〈小股東任正非拒絕上市之謎〉、〈圍堵高通給華為的啟示〉、〈今日華為,明日香港〉、〈中美科技戰攻略之華為專利〉等文章,我敢說我對華為的認識比一般人深。

最具價值品牌榜唯一中企

華為不是國企,因為對公司理論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國企效率低,華為卻是福布斯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中唯一的中國企業。回顧歷史,九十年代內地電訊商的四大天王「巨大中華」,巨龍和大唐都是旗幟鮮明的傳統國企,中興算是國有民營企業,只有華為是純民企。時至今日,跑出的就是從來不是重點國企的華為。假如社會主義國家懂得培養華為這種「國企」,蘇聯不用解體,中國亦毋須改革了。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任正非採用的員工持股計劃,必須解決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問題。華為的傳統,是每年請五大所之一的德勤審計公司財務,這就解決了員工的信任問題。華為2021年的年報提到:

研發費用全球第二具啟示

「2021年,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財務穩健。公司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6368億元,運營商業務表現穩定,企業業務穩健增長,終端業務快速發展新產業。實現利潤人民幣1137億元,淨利潤率達17.9%;經營現金流增長69.4%,現金存量充足;資產負債率從62.3%下降到57.8%,資本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公司通過簡化管理、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持續提升內部運營效率,銷管費用同比降低人民幣93億元。」

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去年的研發費用上升至1427億元人民幣,在全球企業中位居第二。這樣的企業表現,多少反映着中國今天的經濟表現。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s://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