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日
研究機構Dealogic近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全球併購(M&A)活動按年大降29%。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愈來愈多國家使出扣壓別國財產的措施,令環球互信降至低位,跨國投資活動銳減。已經受損的市場信心,短期內恐怕難以逆轉。
近年來,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再到近期的俄烏戰爭,愈來愈多國家熱中於使用各類金融及科技方面的限制措施,甚至扣壓其他國家的儲備及企業財產。
政府制裁 企業遭殃
事實上,中興通訊(00763)(000063.SH)自2018年以來,便曾因違反美國對伊朗及北韓制裁,而被美國政府罰款14億美元。
當時大家還只是批評美國的「長臂管轄」,其後中美貿易戰爆發,中國愈來愈多科技、電訊、醫藥等企業陸續受到美國打壓,市場才發現美國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打壓中國崛起。
今次俄烏戰事爆發,美國雖然不敢與擁有核武的俄羅斯開戰,卻與歐洲盟友共同以經濟手段,向俄羅斯作出制裁。不但令俄羅斯對外貿易受阻,俄羅斯央行及富豪在境外的資產亦被扣壓。俄方其後亦作出反制,扣壓了部分西方企業在該國的資產。
政府胡亂出招,受害的是普通商人。投資者看在眼內,對於是否要再進行境外投資者,難免產生疑慮。被嚇怕的不止是那些與美國關係不好的國家,美國及歐洲資金亦感到心虛,除了從香港及A股市場撤走外,其他投資活動亦要暫停。
其實,2021年在環球貨幣政策保持寬鬆以及股市飆升的帶動下,全球併購活動一度出現爆發式增長。Dealogic的統計顯示,去年全球併購額首次突破5萬億美元,超過2007年創下4.55萬億美元的最高紀錄。另外,Refinitiv的報告亦指出,2021年併購總值為5.8萬億美元,按年增長64%。
不過,今年隨着美國加息,貨幣政策轉緊,加上俄烏戰事,令跨國投資活動大跌。Refinitiv的數據提到,2022年首季,全球達成的併購交易價值略高於一萬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各大洲的併購活動均見下降。
近期,俄烏和談傳出正面消息,兩國短期內或有望達成停火協議,並結束戰事。戰事一旦結束,西方的制裁會否即時取消呢?北約內部似乎仍存在分歧。但無論取消與否,市場信心已被破壞,相信短期內仍難以恢復。
中國雖然沒有涉及今次戰事,可是美國近年一直計劃阻擋中國崛起,加上台灣問題未解決,令人擔心中國未來或出兵武統,到時中美之間可能再次出現另一場的制裁及扣壓企業資產的活動。
商務部早前公布,今年1月至2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43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37.9%,若以美元計,增幅更達45.2%。前兩個月的數據相信未受俄烏戰事影響,3月份的數字恐怕難以維持如此高增長。
在各國敵我分明的鬥爭下,企業持續受拖累,目前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亦面對退市風險。作為投資者,要減低此類風險,似乎更適宜選擇業務百分百在內地或百分百在西方經營的企業,以減少跨國業務所帶來的潛在危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金嗓子私有化後再上路 |
上一篇: | 內地疫下振經濟 樓市基建孭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