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24日

梁振輝 市場觀點

業績期或成中港股市催化劑

踏入3月,投資市場受多項因素影響而大幅波動,作為投資者當然希望最終能夠平安過渡,上周中開始,中港市況給予投資者相當的信心。還記得上周一及周二,中港股顯著下滑令人擔心,但隨着內地官員的利好言論,市場成功扭轉弱勢。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以恒生國企股指數為代表)更創下1998年以來兩個交易日內的最大漲幅,主要由早前大跌的非必需消費品和房地產類個股領漲。截至周三,A股上證指數已連升6日,而港股恒指也累積彈升近4000點。近期市場發展反映投資者早前若因憂慮波動市況而選擇沽貨離場,其後又未能趁低吸納的話,或要為錯過隨後的升勢而付出高昂代價。

投資者先行沽貨,卻未能在反彈前重新入市的所謂踏空風險,源自於對長期回報的研究。上述研究顯示,在市場下行中保持倉位的投資者,可以因此享受到幅度最大的市場反彈,且通常能獲得最高的長期回報。

這背後有兩個重要原因,其一是準確預測市場的高位和低位是十分困難的事;其二是如果在市場下行期間投資者中途離場,且未能及時返回參與市場復甦,那麼將有可能錯過市場表現最佳的幾個交易日。

通過對標普500指數回報的研究發現,1988年至2021年間一直保持倉位沒有中途退場的投資者,可獲得近20倍的回報。不過,如果錯過了該指數在此期間表現最佳的5個交易日,則投資收益將驟降至13倍,倘若錯過了30個表現最佳的交易日,則同期的投資收益更只餘下4倍。

上述研究結果意味手持現金的投資者,可以考慮趁市場回吐入市,以捕捉市場反彈的機會。目前哪些領域有投資機會呢?我們認為在基於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構建的多元化投資組合中,股票投資可能醞釀着一些最好的投資機會。

全球經濟增長高於趨勢水平

雖然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令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挫折,但經濟依然高於長期趨勢水平,並且貨幣政策仍舊寬鬆──即使主要央行為了應對通脹已經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加息。

在經濟增長高於趨勢水平的背景下,企業盈利或能實現高單位數增速。與此同時,隨着年初以來股市大幅下跌,大多數主要市場的股票估值已變得更具吸引力。MSCI亞洲(日本除外)股票指數是我們最看好的股市,其未來12個月的前瞻市盈率為12.1倍,過去10年均值是12.6倍。

動能和其他技術指標顯示,中國股票短期內具上升空間,尤其是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和金融官員相繼表示,要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並採取「大規模及具協調性的措施」以推動經濟增長。中港股票踏入業績期,或會成為另一個催化劑。

宜關注中概股退市風險

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早前認定5間在美國以預託證券形式上市的中國企業,未能遵循《外國公司問責法》之後,MSCI中國股票暴跌。不過,劉鶴稍後指中國政府將「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並確保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中國股票在有關言論出台後迅速反彈。不過,我們相信投資者對於中概股退市的風險保持關注。

內地政府可能會全力以赴實現今年5.5%左右的宏偉經濟增長目標。貨幣寬鬆已然到位,基建刺激也隨後增加,尤其是在綠色發展之類中國力求實現自主的領域。因此,我們繼續看好中國股票未來12個月的表現。

作者為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環球投資的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