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5日

阿米 有米落鑊

美股業績期成科企分水嶺

首先恭祝各位讀者新年理財有道,健康平安。港股年初四(周五)紅盤高開,暫時看來似乎延續到2022年初的反彈趨勢,不過,美股方面就明顯失色,早前改了名的Meta(前稱Facebook),大舉元宇宙概念也拯救不到業績,去年第四季盈利按年倒退8%,加上每日活躍用戶增長大幅放緩至僅5%,營運成本則大增近四成,市場極為失望之下,績後股價單日一度瀉逾25%,加上早前Netflix業績差過預期,股價又大跌兩成以上,令到很多過去一兩年信奉「科技價值投資」的散戶遭遇極大挫折。

阿米自去年第四季一直說,要小心科技股出現深度調整,甚至未來半年選股要「去新迎舊」,今次美股業績期的最大啟示,是市場對科技股並非全面沽售,反之是嚴選確定有盈利前景的公司才可留低,尖牙股FAAMNG之中,6隻已經有兩隻墮馬(FB及NFLX),Amazon雖然有高估值憂慮,但業績後亦強勁回升,Apple、Microsoft及Google就更加未見憂慮。雖然近期投資者對科技股明顯有戒心,始終仍是以盈利秤斤両,甚至可以說今次業績就是投資者對於不少科技股看法的分水嶺,說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亦不過分。

切忌沉溺撈底必勝回憶

因此績後暴跌的科技股,就算看來好像超賣又抵買,但想出手撈底的話就要格外小心。

首先如何衡量超賣之後可以再超賣幾多天?這對普通散戶而言極不容易,馭風即使有量化技術分析團隊輔助,在此類交易的勝算率亦不高,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此類股份反彈幅度一般相當有限,深跌後回升破頂的股份比例是極低。

對散戶來講,撈底的另外一個地獄之處,是很多人會當是「價值投資」,無論是Strong Hold甚至愈跌愈溝,其實他們都只是沉溺在過去兩年科技股愈升愈有,撈底必勝的回憶入面,忽略了現在無論在宏觀環境,以至個股基本因素,都與過去大不相同。

就以Meta做例子,公司主打的元宇宙概念,現時只佔公司營業額不到5%,就算概念執行成功,也要最少10年才有較具體的發展,但公司現時面對是Facebook平台老化、用戶質量增長放緩、WhatsApp及Instagram難以短期高速變現,以及過於依賴網上廣告單一收入來源的問題,這些都是在今次業績公布之前可以分析及觀察到的事,不過別說散戶,就算不少基金經理一樣是視而不見,要各位行家獨排眾議,放棄持有納指龍頭股,又談何容易?當然筆者是否只是事後孔明,相信之前兩年有出席策略會的各位朋友以及客戶會相當清楚。

對於科技股的策略,讓筆者套用馭風在去年第四季給投資者的信的一句話總結,「科技股方面,會集中選擇盈利確定性比較高的股份,高增長科技公司我們仍然敢於投資,不過會更嚴格挑選,而且增長股整體部位會明顯較去年更為節制。」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並未持有上述股票,筆者客戶持有Apple、Microsoft、Alphabet及Netflix股票及衍生工具,並可能隨時買入或沽出。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