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9日
海豐國際(01308)1月中發盈喜,預計2021年純利按年增長225%至11.5億美元,較市場預期高10%至15%,歸因集團貨櫃航運及物流服務需求較2020年同期增加,持續擴展業務至不同亞洲市場,以及營運效率維持穩定,並有效控制每個標準貨櫃的成本。
集團專注亞洲區內貨櫃運輸,營運航線覆蓋亞洲區內十多個國家或地區的不同港口,建立了一個以「高頻率、高密度」為特點的物流服務網路;加上海陸綜合物流,可配合高增長的東南亞貿易及跨境電商的「小批量、高頻率」分銷配送需求。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由東盟十國發起,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計15個國家及地區構成的高級自由貿易協定,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覆蓋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0%,2019年GDP規模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9%,區域內貿易額佔全球貿易總額27%,可見RCEP將會成為該集團未來業績催化劑。
RCEP已於今年初正式生效,當中10個成員國間大批產品關稅降為零,南韓將於2月加入,剩餘成員國也將在完成國內批准程序後陸續生效實施。RCEP推動東南亞產業鏈轉移進一步深化,東南亞國家經濟可藉此高速增長,提升當地人消費能力,並刺激東南亞國家進口貿易增加。
看好未來兩年航運價
不過,集團去年盈利得以大幅上升,主要還是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正常運作,航運價飆升所致,2020年下半年毛利率已由過往的近20%水平漲至30.4%,2021年上半年更提高到41.8%,皆和同期純利率的增幅相若。因此,市場最關心的是航運價在今明兩年能否維持高位。
最近,我們參與集團管理層與投資者會議,提到從1月1日的新合同已有漲價,簽約價格有100美元至200美元的增長,現時一年合約佔40%,半年或季度合共佔20%。
管理層表明,仍然看好未來兩年航運價;先看需求端,疫情後基礎建設的產品需求大增,經濟刺激政策及網購靈活性亦會帶動需求,還未包括RCEP的正面影響。
再看供應端,全球交船量今年只有4%,新增運力追不上需求;有報道提到,因為部分運力被調入北美等主要航線,2021年12月亞洲區域集運運力按年下降11%。
另外,國際海事組織(IMO)通過的《MARPOL公約》附則VI修正法案,逐步減少船舶二氧化碳排放,目標是在2030年前減少40%的海運溫室氣體排出,到2050年前減70%。
新法規將於2022年11月1日生效,從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貨船須降速20%至30%行走、船舶要加裝減排設備,老舊貨船更要陸續拆解,皆會對有效運力有所限制。
採逆周期運作奏效
海豐國際管理層非常熟悉市場行情,過往業績穩中有進,不似同業般大上大落,因成功進行逆周期運作。一般來說,航運高峰高價賣船積累資金,航運低潮時落單造船,行情回穩時收船增加運力。集團於去年航運暢旺期間反而大幅落單造船,現時來看,可見再次成功把握時機,由於市場上新船交付不多,可趁有需求下以較高價把老船出售,今年有望交付21條新船作替補,增加自有船比率,也可減少高企的租船成本。
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投資海豐國際的風險主要是航運價從高位明顯回落,可能源於亞洲經濟不似預期,或疫情逆速緩和,甚至愈來愈多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供應鏈不再因檢疫需時而回復正常,這些情況皆會令集團今年盈利比現時市場預期低,影響估值。該股周五收報28.9元,跌1.5%。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海豐國際(01308)
作者簡志健為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鮑公扮格老 美國股債大震盪 |
上一篇: | 新一波象牙塔創業潮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