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9日
2021年A股終於收爐,可惜牛年未能迎來牛市,滬深指數分別下跌8%及16.5%。環球疫情遲遲未退,內地人行「放水」態度保持審慎,加上近期市場開始擔心美國即將重啟加息的問題,令大市跌勢進一步擴大。踏入虎年,宏觀經濟及股市表現能否迎來驚喜,疫情的發展仍是關鍵。
本以為幾個月就會完結的疫情,拖了兩年仍未看到盡頭。尤其在病毒不斷變種下,不論曾感染過,抑或完成兩三針疫苗注射的人士,均可能再次受到感染。幸好病毒愈變愈弱,Omicron傳播力雖然增強,但致死率較低。
此前有專家推測,參考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經過兩年半的時間,在1920年中完結,所以預期新冠疫情亦有望在今年中完結。若病毒能繼續變弱的話,致死率降至與流感差不多,或許今年疫情全面消退的可能性仍在。
事實上,美國經過兩年的大「放水」,經濟增長總算保得住。美國最新公布2021年GDP增長5.7%,達到1984年以來的最高增幅。不過,去年增幅較大主要因為此前一年的基數偏低所致,2020年美國GDP下降3.4%,為74年來最大跌幅。一來一回,過去兩年來,美國經濟只出現微弱的增長。而今年美國將重啟加息,若疫情持續,復甦之路恐變得緩慢,加上「缺水」的因素,經濟或會再度下滑。目前,投資者對今年的經濟前景仍感悲觀,難怪近期大市跌不停。
去年內地經濟亦出現強勁反彈,GDP增幅達到8.1%,比美國更強勁。然而,中國已看到今年增長可能再度放慢,近期相繼推出降準、減息等措施,再度放鬆銀根,同時亦再加大基建投資,減稅降費等措施亦持續。
內地疫情穩定,生產活動全面恢復正常,去年不少訂單由周邊國家轉移至內地,令中國去年出口金額大幅增長近三成。今年若環球疫情持續,海外需求難見進一步增長,中國出口難免受累。可是,若疫情好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生產恢復正常,或令訂單回流,對中國出口同樣產生負面影響。
當然,若疫情消退,國內需求回升,加上環球復甦動力再加快,相信中國的增長速度仍有望走在最前。但以目前的情況看來,一切暫時仍是奢望,今年經濟增長減慢的可能性更大。
疫後或推利好港股政策
疫情終結似乎是挽救今年環球經濟的唯一良方,但現時根本沒有人能再對疫情作出準確預測,只能見步行步。在一片悲觀情緒下,股市近期續跌,短期內反彈動力依然不足。
不過,筆者目前仍樂觀地相信,以病毒的變化看來,今年底至明年初疫情全面消退的可能性甚大。今年大市若進一步下調,將為投資者帶來低吸良機。參考2003年的SARS後,港股便連漲5年。當年港股的大升,與自由行政策開放有着密切關係。近期,內地亦積極宣傳大灣區經濟,相信疫情過後,中央或會公布更多利好港企北上發展的政策,為香港發展帶來另一波新機遇。
虎年展望看似悲觀,但相信是長線買入的良機,投資者宜儲備好資金,等待低位出現,逐步吸納優質股份。長線而言,受惠於政策的科技、環保等行業龍頭,仍值得投資者逢低吸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第二次分配的化身 |
上一篇: | 美衰退憂慮蔓延 揸重現金等撈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