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28日

范力民 屈宏斌 宏觀遠瞻

亞洲經濟今年穩步向上

過去數個月亞洲經濟縱使面對多重挑戰,但我們預計區內經濟體將於虎年穩步走出困局。起初偏低的疫苗接種率現已大幅提升,部分市場的接種率更位居全球前列;估計於2022年第二季前,所有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免疫水平將超過70%。

與此同時,疫苗及防控措施終於達到一定的紓緩作用。內地樓市下滑後,政策逐漸趨向提供更多支援。能源短缺過後,供應緊張及價格開始緩和。此外,一度受阻的供應鏈亦輕微改善。

人行積極出招支持目標行業

然而,我們仍須對抗新冠疫情。由於全球需求從商品轉向服務,出口可能減弱。勞動市場繼續走軟,本土消費或需一段時間才能回春,但通脹將大致受控,讓亞洲區內央行不必緊隨聯儲局的進取步伐。

無可否認,內地樓市不穩或影響經濟,同時局部疫情及相關防控措施也對經濟增長造成較大阻力,惟財政及貨幣政策放寬以及監管措施調整,應有助抵消上述不利因素,並且推動內地國內生產總值於2022年第二季起溫和增長;我們對2022年及2023年的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維持不變,分別是5.6%及5.8%。

隨着內地存款準備金率及政策利率最近下調,我們預期人行將積極採取行動,為中高端的製造業、綠色項目及其他目標行業提供更多信貸支援。同時,當局大有可能在科技、環保及新基建方面增加公共開支,並提供稅務優惠等誘因,協助企業提升技術。

另一方面,綠色投資將成為重要的新增長動力,例如人行最近決定推出全新綠色再貸款工具,以及其他有關綠色融資的具體方案。我們預期內地政府將發行價值一萬億元人民幣的主權綠色債券和綠色投資稅務減免,以鼓勵電氣化和節能等綠色轉型。未來數年,可再生能源、電網系統升級及綠色科技的相關投資有望按年急升超過30%。

內地政策重心已經從2021年着重防風險、去槓桿和嚴監管轉向2022年的穩增長。雖然監管很可能持續,但更趨循序漸進及透明。政策制定者開始調整房地產管控政策,在維持「房住不炒」的基調同時避免硬着陸的情況。

香港經濟亦持續回暖,得益於政府於2021年第三季起推出消費券刺激本地消費。另外,勞動力市場加快復甦,失業率由2021年第一季逾7%跌至2021年10月近4%,預期2022年年底可降至3.2%。目前香港政府正研究放寬與內地通關,假若新冠病毒疫情能迅速受控,有關政策有望於今年年中落實,屆時將進一步推動香港恢復增長。

港通關有望 復甦或超預期

儘管美國聯儲局可能提前於今年年初開始加息,相信香港經濟仍可維持復甦。香港金融體系穩健,有充裕外滙儲備支撐聯滙制度。此外,內地公司新上市和集資亦為本港金融市場帶來裨益。長遠而言,香港將與內地更緊密融合,特別是透過大灣區。上述利好因素推動香港經濟穩步回升,我們對今明兩年的全年增長預測維持不變,分別是3.0%及3.1%,較快的本地復甦或通關可能導致超乎預期的經濟增長。

日本受惠於全球資本開支周期復甦,預期該國的貨物出口表現強勁。新一屆政府亦承諾提供充分財政支援,儘管實際宣布的財政預算或略遜一籌。雖然南韓出口增長顯著回落,但南韓總統大選在即,本地需求將更穩健。澳洲方面,新一波疫情若降溫,2022年全年的本地需求便有望明顯改善。印度過去一年的復元能力亦不遜於區內其他國家,隨着需求由商品轉向服務與投資增加,未來季度復甦有望加快。

假如目前的感染數字從高峰回落,東盟的本地需求提升亦不容小覷。印尼是獨特的中流砥柱︰該國的對外收支狀況穩健,通脹放緩,今年增長應為5%以上。蓬勃的外來投資有利馬來西亞今年延續反彈走勢。新加坡是去年增長最快的亞洲經濟體之一,然而未來一年全球貿易周期降溫時可能面臨較大阻力。

總括而言,即使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全球貿易放緩亦將拖累出口,但憑藉亞洲強韌的本地需求,各個經濟體將排除萬難,迅速應對或會面臨的下行風險。正當其他地區忙於應付通脹之際,亞洲區內央行將於虎年竭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作者為滙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及屈宏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