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13日

盧志威 鴻鵠財誌

港股A化 炒概念打游擊

港股頹到一個極點之後,開始絕處逢生,由於已太絕望,只要稍有利好消息,即使未必是很直接的事件,都很容易從谷底炒上,甚至是無消息狀態,都因跌唔落隨時反彈。

美股亦見好轉,正常來說,加息周期下,股票表現不致太差,1月初段的弱勢,某程度是反映市場震盪,就算回吐5%至8%也屬合理。美股強勢未改,反而指數下跌市寬卻好轉,有利日後回勇,所以雖然下跌一輪,但似乎是健康調整。

如果要分配籌碼,要視乎博入市的對象,港股若真正反彈,因為沽空多,勢頭可以又急又快。早前新能源和電力股來去如風地急炒一轉,正正代表香港愈來愈A股化,就是指數長期平穩,資金喜歡物色個別概念短炒,這現象於A股已發生多年,假使照搬整套邏輯來港,相信都會行得通。例如指數每幾年火箭式炒一次,便需要好好把握,個別板塊能夠產生品牌效應及護城河,會如早期的白馬股般跑出,某些新興產業可以像新能源車一樣,就算只是發展初期,依然享有高估值。

指數或趨平穩

參考內地股市表現,未來如果「A股化」,港股情況不容樂觀,指數股的估值會長期低迷,必須尋找亮點才能突圍,所以港股都是炒概念,打游擊為主,不要過分理會指數。

美股則有趣得多,1月中之後,這個反彈浪可能會轉為跑輸港股,因為已經連續贏了N個月;然而,以破頂的能力而言,是會繼續比港股優秀,即使升勢可能比港慢,但要理解一個是挾淡倉,一個是沒有受過傷,其實買入一堆健康的公司會比較着數。

「契媽股」料調整未完

個別板塊方面,觀乎舊年「契媽木頭姐」的股票,就知美股強烈分化,情況比香港嚴重得多。老實講,她旗下ARKK基金的持倉,不少都是破壞性創新企業,要再出一家Tesla真的不容易,或者就算最後真的能改變世界,都要時間給公司交功課,這類股票在去年已到達頂峰,估值只調整一年就夠?今年又再炒?筆者偏向相信整固尚未完成,今年未必能做出像樣的反彈。

若去除市值五大企業,美股立即會失威,主要是關係到市寬因素,相信今年有望改善,會是推升美股的一個主要動力。如果炒到頭20大公司,或頭20間科技公司,其實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機會,至少多間半導體公司橫行整固,現時入場都是時候。至於「五大」,估計將繼續在高位伺機破頂,組合上去年是愈簡單愈有利,今年可能多了變化,但大格局不改。如果心繫港股,就分部分資金出來重新入場,惟互聯網股純粹炒心理反彈,未必能夠去到一個很高水平,這些公司能舒服地躺平已經要感恩了。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