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繼內地出招打壓民營互聯網平台後,美國又把多家被視作與軍方有聯繫的中國科技企業列入黑名單。民企在中國被認為具有原罪,而國企又被美國視作原罪。在美股續創新高而A股保持平穩的情況下,中美同時夾擊,令港股成為最大輸家。
公司外闖困難重重
過去數十年來內地經濟迅速發展,扮演重要角色的民企卻被認為存在原罪,只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謀取更高的利潤,有時不得不做出一些違規的行為,例如行賄逃稅等。
所謂「原罪」其實是屬於基督教名詞,意指人生來即有罪。過往內地經濟由國企主導,民企被視為投機倒把,不時受到責難。隨着內地經濟開放,民企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愈趨重要,惟逐利的本性仍被視為是一種罪惡。
最近一段時間,多家互聯網平台企業便被官方以壟斷等罪名作出處罰。事實上,有關壟斷行為模式已存在多年,法例近年才有規管,網企的壟斷與法例監管不力有一定關係;相反,國企的壟斷卻理所當然,並且受到法例保障。
民企在內地發展受到諸多限制,走出去是否就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呢?答案仍是否定的。只因在中美關係趨於緊張下,中國企業走出去亦面對重重阻撓。
近年多家中國企業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限制美國企業與這些公司進行技術交流及投資等。美國所持的理由是這些公司由中國官方控制,或涉及中國軍方。包括內地國企,科技類民企甚至最近連醫藥企業亦被加入名單中。
初創渴求資金較受影響
優秀的企業與本國政府有一定業務往來,根本不足為奇。美國以此罪名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確實是極其霸道的行為。在兩國處於對立關係時,中國國企及與官方有業務往來的民企,在美國眼中同樣屬於存在原罪的個體,故不停推出打壓措施。
對於中移動(00941)等國有企業來說,公司業務主要在內地市場,而且公司並不缺資金,不需要在美國市場融資,所以就算不能在美國上市也沒什麼大不了。
內地互聯網平台企業雖然沒有被列入實體名單,但美國收緊對外國企業的上市規管,令這些機構面臨退市風險,股價持續下滑。面對中美同步夾擊,這類企業似乎是目前最不幸的群體。
目前不少科網企業仍處於初創階段,需要境外資金支持以壯大發展。缺乏美資的參與,對中國新創科技企業難免帶來不利影響。例如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商湯,近期上市計劃便被迫取消。
科企內地上市更有利
其實,對於科技企業來說,或許留在A股市場上市集資比到美國甚至香港還要好。目前A股科技概念,市盈率(P⁄E)普遍達40倍以上,過百倍P⁄E的亦十分常見;相反港股相關概念,P⁄E普遍只有十多倍。
優質龍頭企業近年蜂擁到境外上市,A股缺乏優質股,難怪部分垃圾股亦被炒至天價。所以企業若到A股進行融資,似乎能得到更高的估值。
在內地官方及美國的打壓,對於大型龍頭企業及國企來說,實際業務影響不算大,只對短期投資情緒帶來較大影響。未來元宇宙的世界,科技行業仍繼續主導市場發展,若以中長線角度看,目前備受打壓的一眾電訊、科技及互聯網平台股,均值得投資者適時趁低吸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通脹與美元的結局 |
上一篇: | 勞工市場偏緊 聯儲局最頭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