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3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耶倫發警告 美債違約風險再現

筆者執筆時正趕返家鄉美國達拉斯,準備與家人一起歡度感恩節。佳節當前,美國卻遇上不少難題,「工人都到哪裏去了?」就是其中之一。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圖表解答了部分疑問,顯示在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間,退休人士佔美國整體人口約15%,比率相當穩定,但自2010年起退休者比重持續上升,因為戰後嬰兒潮一代陸續步入65歲退休年齡。

然而,自2020年起退休人數急升,超出過去10年的趨勢線,新冠肺炎成為僱員提早退休的催化劑,而且不斷加速,出現逾300萬「額外退休人士」,導致美國勞動人口大幅縮減。

提早退休各有原因,不一定跟健康有關。美股節節上升,部分投資者可能在股市大有斬獲,早於預期賺到退休金。

美國通脹率高企,供應鏈問題惡化,均源自民眾對消費品需求激增。收入提高,往往刺激購物欲。羅森博格研究公司(Rosenberg Research)指出,美國實質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向持續上升,但過去兩年出現3個收入高峰期,一次在2020年發生,另外兩次在2021年初,高峰期巧合地跟聯邦政府向國民大派紓困金重疊。

市場扭曲後果難料

每次政府派完錢,隨後個人可支配收入均減少,尤以2021年兩次派錢跌幅更甚,過去數月有關收入回復至疫情前水平。若情況不變,通脹及供應鏈問題快將緩和,但目前美國市場呈現嚴重扭曲,恐引致仍未能預計的後果。

近期美國汽油價格飆升,汽油由原油精煉而成,所以漲價皆因油價暴漲。理論上,汽油價格不一定跟原油掛鈎,但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編製圖表,發現把布蘭特原油價格除以42,再把答案跟美國平均汽油價格比較,就能顯示兩者的關係。從2012年至今,汽油與原油價格大致掛鈎,僅曾短期背道而馳。

可是,投資者可能留意到在2018年至2019年間,油價攀上疫前的最後高位時曾遇上阻力,高位來得較汽油漲價晚了數月,這或暗藏玄機。

過去數十年來,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每月都會查詢美國消費者的買車信心,最新數據顯示民眾信心暴跌。大學的研究顯示,自1961年起,每次信心下跌都碰上經濟衰退。可是,目前情況有異,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結束整整一年,消費者才失去買車信心。

研究並未解釋消費者為何認為現在不是買車的好時機,但目前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加上種種物流問題,筆者覺得就算消費者有意買車,心儀車款也未必有存貨。一旦庫存恢復正常,消費者或會信心回歸,只是未知何事回復正軌。

政府及商界負重債

美國貧富懸殊嚴重,金融諮詢機構Bianco Research分析稱,新罕布什爾州是全美最富裕的州份,該州僅5.3%居民活於聯邦政府的貧窮線下;密西西比州則最貧窮,18.8%居民生活貧困。筆者覺得有關研究有點一概而論,並未考慮各州的生活成本。就算加州及夏威夷州分別只有11%及9.5%居民跌入貧窮門檻,但這些州份生活成本高,或有更多居民苦苦掙扎,貧窮率未必能反映實況。

自美國爆發新冠疫情,無論政府、商界或一般家庭都負債上升,這並非偶然,聯儲局所推出的政策正是為了鼓勵借貸而設。

聖路易斯聯儲銀行圖表顯示,政府、非金融業及家庭債務在2020年第一季飆升,欠債分別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30%、90%及80%。當中政府欠債在疫情爆發初期大幅攀升,隨後債務跌幅不多。非金融業債務問題減退,惟債務負擔未能回落至疫前水平。

筆者焦點落在美國家庭債務,疫情初期欠債增幅有限,目前負債回復至疫前水平;而且欠債遠遠低於2008年金融海嘯,相比之下,當時政府和商界負債纍纍。過去10年,美國家庭逐步去槓桿,疫情下欠債增加只屬暫時破戒,欠債情況跟政府及商界有天淵之別,目前兩者深陷債務漩渦。

早前民主黨及共和黨就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問題爭持不下,政府一度面臨違約危機。幸而參眾兩院在10月分別通過法案,批准短期提高政府債務上限。美國財長耶倫在11月16日把聯邦政府可能違約的最後期限從12月3日延長至12月15日,並呼籲國會在這額外的12天盡快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

美國證交會(SEC)裁定,若財政部發行的國債在到期日未能歸還本金或支付利息,導致美債技術性違約,國債面值將變成零美元,直到政府繳清拖欠的本金或利息。政府必須發行新的國債,以新債償還舊債,但債務上限令財政部發行新債融資能力受限。除非國會批准提高債務上限,讓政府得以拍賣國債,才能償還舊債。

所以當局準時歸還本金或支付利息,對持有美債的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s)非常重要,否則手上的國債面值就會暫時變成零美元。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於美債等短期貨幣工具,分紅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紅利轉投資。這類基金原則上維持1股等於1美元,購買者以1美元的固定價格購入若干基金股份,每份單位始終保持在1美元,超過1美元後的收益會按時自動轉化為基金份額,擁有多少基金份額即擁有多少資產,所以貨幣市場基金必須死守1美元的固定價格。

不過,若國債佔整體投資組合超過0.5%,貨幣市場基金可能面對淨資產價值(net asset value)跌破1美元的慘況,面臨「跌破面值」(break the buck)危機。

指標預測衰退未見

因此,當美國聯邦政府逼近債務上限,具有技術性違約風險,貨幣市場基金就會避免沾手美債,導致美債收益率曲線出現向上的「銳角點」(kink)。債券交易員看來非常關注耶倫的講話,Bianco Research的圖表顯示耶倫發言後,美債收益率曲線隨即起變化,在12月中之後到期的美債收益率抽升,12月15日到期的美債收益率為0.089厘,12月31日到期的美債收益率則為0.151厘,收益率曲線呈現向上的「銳角點」,反映市場憂慮財政部可能延遲歸還本金,儘管這機會不大。

目前來看,更糟糕的是,貨幣市場基金可能被迫減持部分美債,甚至遇到「跌破面值」。當然國會在限期前採取行動,政府將避過違約風險。筆者預計,國會將通過再次提高或暫停政府債務上限,但一切沒有保證。

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編製的指標備受追捧,其中領先經濟指標(Leading Economic Index, LEI)預測經濟前景,同步經濟指標(Coincident Economic Index, CEI)衡量當前的經濟活動。LEI/CEI比率更可預示經濟衰退,自1969年起每當比率開始下跌,通常2至9個月後經濟衰退就會來襲。

幸而投資顧問公司Advisor Perspectives的圖表指出,目前LEI/CEI比率仍然上升,看來短期內未見衰退。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