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30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財務自由也煩惱 富裕銀髮理財通

11月29日,周一。日前在本報「理財方略」讀到林冠良君大作〈以四季論退休〉,作者以一年四季比作人生不同階段,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生生不息循環不斷。通過這種大自然規律結合農業社會遺留下來的智慧,理解退休規劃確實事半功倍。

耕、耘、收、藏,四者不失則五穀不絕,沒有最重要的第一、二步,收與藏自然無從說起,理財教育針對處於人生早期階段的年齡群,實屬理所當然。相比之下,探討秋收冬藏的分析評論少之又少。

秋去冬來生老病死

實現財務自由乃所有退休規劃的共同目標,所謂liberty through wealth,已經「上岸」的人彷彿已沒有理財需要。然而,老畢閒來瀏覽世界各地專攻退休規劃的網站,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面向年輕人的建議和討論仍佔多數,惟提出疑問、諮詢的卻以理論上正在享受前半生耕耘及投資成果之輩為主。從這些人主動報上的身家觀之,安享晚年絕對不成問題,何以「苦惱」好像比一無所有的窮小子還多?

我想,理由不一而足,比如對退休後生活質素要求較高,需要相當可觀的現金流支持;又或把安全感放在第一位,不願動用投資組合中的本金,遂向理財博客求教,尋求如何在不提取本金的前提下,單靠收益(income)便能滿足生活上的需要和慾望;也有部分退休人士的煩惱其實與金錢本身無關,「問題」源於退休生活跟在職時落差太大,沒工作的日子不知怎樣打發時間,加上自然規律並非只有秋去冬來,還有生老病死,人生缺乏新的目標,即使早就財務自由,心理上也會處於不平衡狀態。無論哪個原因,為富裕長者提供度身訂造的理財方案,已成為一個極待開發的領域。

遠的不說,本港積金局年前就設立了「投資解決方案實驗室」,分退休前及退休後兩個階段,與業界共同研發具針對性的投資方案。

再看台灣,根據中華經濟研究所公布的「安心樂活享退調查」,寶島民眾投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比例逐年上升,當中「已退休族群」自2017年的1.44%激增至2021年的29.3%;短短四年,增長不可謂不驚人。

從這兩個非常「貼身」的例子可見,隨着社會高齡化,秋收冬藏後何去何從——也就是富裕銀髮族的理財需要——日益引起關注。

看慣本欄的讀者應知道,老畢是美國理財博客Ben Carlson的粉絲,日前在他的網誌上看到一封徵詢意見性質的電郵。以發問者提供的個人財務狀況,在下第一個感覺是似「晒命」多過討教,但字裏行間流露的誠意,讓我愈看愈「不好意思」朝着當事人意在炫耀的方向想。發郵者今年64歲,妻子53歲,兩人在個人退休戶口(IRA)合共擁有210萬美元資產,75%持有股票,25%為現金,另有市值165萬美元的股票存放於稅前戶口。夫妻倆還額外持有50萬美元隨時可動用的現金。

三千萬的幸福難題

屈指一算,不計自住物業,兩夫婦已退休,坐擁425萬美元身家,折合港幣高達3315萬元。累積三千多萬港元的財富,足以符合最嚴格的財務自由要求有餘,堪稱人生大贏家。既然如此,他還有什麼需要向博主請教?

從資產分布着眼,發問人的股票配置甚重,佔財富總值超過四分三,且非常側重科技股。現金部分雖亦可觀(加起來逾100萬美元),但以當前的利率環境,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回報。他想知道的是,以什麼方法調整投資組合,方能產生多一點股息或其他收益。

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一道「幸福的難題」,但許多薄有資產的本港退休族也會面對類似問題,建立高息股組合是不少人的選擇。

有趣的是,Ben Carlson反問了對方兩個問題,協助他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一、調整組合的主要目的是否分散投資,減少依賴普遍不側重派息的科技股?二、利用資產提供的收益應付日常開支,盡可能不提取本金?第一點容易理解且無可爭議,倒是第二點不乏商榷餘地,博主在回應中引用了一個實例,港人看後該有似曾相識之感。

過去十年,AT&T這隻歷史悠久、無人不識的大藍籌,股息率平均高達6厘,遠勝標普500指數之餘,相對十年期國債平均2厘的孳息率也非常吸引。然而,從總回報(total return)的角度着眼,標指十年平均回報高達338%,AT&T只有58%。若不把股息再投資,AT&T輸得更遠。

此例針對的雖是美國,惟昔日香港的收息股代表如滙控(00005),處境不也相近甚至更差?理財毋須黑板化,過度相信「4%法則」等研究結果,本金彷彿神聖不可侵犯,往往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像發問者那樣的大贏家,前半生肯定規劃與運氣俱勝人一籌,動用部分投資成果享受人生,秋收冬藏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組合中未提取的部分仍會跟隨股市長遠趨勢繼續compound。何必動輒失去安全感,財務早已自由,心態卻愈老愈不自由?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