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20日

大獅分析

資金勢聚焦中國以外新興市場

無可否認,年初時不少投資者都看好中國及新興市場股市的表現。然而,好景不常,股市自2月中見頂後便拾級而下,恒指及國指自今年初至今已分別下跌8%及16%,MSCI中國指數亦挫約14% (上證A股指數雖表現略好,但也僅微升1.7%),不單大幅跑輸歐美等成熟市場,甚至遠遜印度(+28.2%)、台灣(+21.1%)及俄羅斯(+25.1%) 等新興市場,導致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因中國市場佔指數比例約35至40%)今年整體下調近1.4%。

憂內地政策添不確性

曾幾何時,很多投資者一方面因憧憬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股市的增長故事,另一方面希望可分散風險,故選擇投資新興市場基金,並在他們的投資組合中佔有相當的比例。不過,疲弱及波動的指數表現,加上中國內地政策的不確定性,卻令人開始擔心這種策略,長遠來說是否屬最好的選擇,特別是新興市場基金內含的中國市場風險已因佔比的上升,遠高於2012年及2015年(當時中國市場僅佔指數比例約12%及20%)。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可能變本加厲,因中國市場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例預計在未來數年進一步升至近45至50%,過高的比例無疑會增加雙方的關連度(correlation),2012年雙方的關連度僅為0.5至0.6,但在2020年已升至0.8至0.9,最終影響指數分散風險的作用。

有見及此,愈來愈多的研究分析均認為,投資者可考慮把投資組合中的中國與新興市場分拆開來投資及管理,即視中國市場為單獨的一個資產類別,新興市場(中國除外)則為另一獨立的資產類別。這樣做的好處,不僅讓投資者能更靈活及自主地因應對市場的不同看法,調整其投資比例(如投資者短期內不看好中國股市,可選擇降低中國的投資分配至10%,而不是原有方法的35至40%),並可有較大的空間來提升其回報及分散風險。

其實,新興市場(中國除外)亦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根據MSCI所提供的資料,該指數的總市值近3.4萬億美元,囊括近一半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的公司,並相對傾向科技及半導體公司 (佔約28%)。

另一方面,MSCI新興市場(中國除外)指數今明兩年的盈利增長估計平均可達33%,甚至高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27%;縱使其過去一年表現上升近24%,並大幅領先MSCI新興市場 (包括中國)的7.3%回報【見圖】,但其12個月的預期市盈率僅12.4倍,可說是相當有吸引力。

隨着中美摩擦持續,以及部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有所保留,筆者相信,未來可能有更多資金關注非中國的新興市場投資機會。現時,雖然市場上主要的新興市場(中國除外)的投資產品多以ETF為主,但筆者預期有更多基金公司推出此投資策略的產品。

iFund,獅瀚環球金融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