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3日
投資框架需要與時並進,更須切合自身條件,不斷作出調整。隨着在資產管理行業久了,筆者的公司開始奉行Less is More,就是看的公司、板塊愈來愈聚焦;同時發現投資組合的換手率愈來愈低,因為相信優秀的投資目標並不會經常出現。此外,筆者希望在買入每家公司前,均是通過嚴密的調研和思考,盡力提升準繩度,避免因思考失誤而蒙受損失。
「股神」畢非德曾經多次告訴學生,如果他們在職業生涯開始時,拿到一張只能打20個洞的卡片,代表他們在投資生涯中可以投資的總數量,其投資結果便會有所改善。投資從來不是講求數量,而是講求質量。投資久了,筆者更意識到每年只需做小量的投資決定,專注於少數高質量、具備一定份額的投資,便能帶來很不錯的回報。
組合集中帶來超額回報
筆者現時的投資組合比過往更集中,因為深信適當集中的投資組合才能帶來超額回報。同時,優秀的企業從來也是少數,資金應該分配給市場中最優質的企業,讓他們透過複利,長期為股東帶來回報。
這幾年來,筆者公司的研究方向更加專注,更加聚焦,認為新經濟、消費及醫藥板塊內的投資選擇已經很多,數目多到要放棄行業部分公司的研究,而且要看清任何一個行業,均需要極長的時間。以研究單一公司為例,需要深入認識其商業模式,看清其上游、下游、競爭對手及合作機構等情況,同時也要研究其產品或服務、創辦人背景、公司文化和激勵機制等眾多領域,這樣才可全面地對投資目標建立基礎的認識。
就算買入了投資標的後,研究過程也不代表完成,因為筆者的公司從來也不是單純地做「Buy & Hold」,而是在做「Buy & Homework」,投後持續研究也是必須的,因為再好的行業或公司也會出現變化,不能以為一時的好就視作長期的好。因此,筆者最終只聚焦在三大板塊,很怕如果要把每一個行業都看清,最終有機會是什麼也看不懂,於是自己公司的投資組合內,從來不會出現如周期性、原材料等沒有看過、看不懂的行業股份。
看好科技消費醫藥三大板塊
投資與打仗非常相似,既要有長期正確的戰略(投資方向),也要在戰場中有好的戰術(投資方式)。如果戰略不對,好的戰術運用起來也會事倍功半,更遑論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筆者聚焦的三大板塊就是戰略的選擇,深信科技會改變生活、改變很多傳統的消費模式,同時科技公司很多時是天然的優質生意模式;消費和醫藥屬長牛行業,行業長期成長性佳,也容易產生一些大牛股。
作者為博立聯合創辦人、基金經理、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加息壓力大 資金去向啟示後市 |
上一篇: | 通脹恐慌急調整 低吸精英科技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