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統籌:陳志輝教授及中大EMBA課程
主持︰陳志輝、張璧賢
嘉賓︰黃天祥(有利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
陳 陳志輝 張 張璧賢 黃 黃天祥(Conrad)
少時的建築啟蒙
張:Conrad在香港從事建築,子承父業,你的父親早於1958年創立有利集團(00406),工地是否你兒時的遊樂場?
黃:當年的職業安全意識不比今日,我的確自小已跟父親到地盤遊走。
張:父親對你有什麼影響?
黃:我小時候,父親比較嚴肅,一來創業的過程艱辛,二來從事工程業需要氣勢才能統領工人。他很少說教,反而身教為先,以具體行動教導我,我深受他的影響。
他以前受過老闆一些不公平的對待,自己成為老闆後便引以為戒,不會在下屬身上出氣。他還記得年三十晚要親自在老闆跟前排隊出雙糧,要排到9點才拿到薪水,到那時候便宜的年貨都被搶購一空了。因此到他創業後,公司很早便把雙糧自動轉賬給員工。
張:你本身熱愛數理,在大學選讀了工程,是因為要接管家族生意嗎?
黃:父親是開通的,我們有選擇的自由。中六時,物理老師帶我們參觀倫敦帝國學院物理系,此系向來享負盛名,但參觀後我覺得和想像中有距離。我發現我並不想深入鑽研學術知識,反而對應用較有興趣,因而打算轉往工程發展。有見家中經營建築生意,所以索性修讀土木工程。
張:但你說你對計算機科學也感興趣。
黃:上大學後我才發現對這科有興趣,成績也最好,如果當時轉系,可能另有一番成就,會成為另一位比爾蓋茨也說不定(眾笑),但這的確種下現在致力研究人工智能的遠因。
在澳門新加坡擴展事業
張:Conrad自小已在工地穿梭,畢業後也回去父親的公司幫忙,見證了香港建造業的成長。香港於七十至九十年代有大量新建設,但1998年後的十年,香港經濟低迷,建造業亦陷入困境,當時你和團隊如何熬過難關?
黃:當時建造業產量大幅萎縮,我們決定到澳門發展,因為澳門重新發放賭場牌照。我們成功投得幾個建造項目,工作一段日子後,得到其中一位客戶賞識,獲邀到新加坡投標另一個賭場建設項目,中標後就在新加坡開展一番事業,興建賭場、公營房屋和辦公室。
張:在新加坡發展絕不容易,兩地文化各異,新加坡也未必願意對外開放建造業市場,你遇到什麼困難?如何克服?
黃:難題多得可以用另一集時間分享。到新加坡發展前,要先了解自己公司的強項。幸好我們公司生產很多預製組件,技術相對先進,而新加坡亦想吸納這種技術。在建設賭場方面,因為我們具備往績,得到客戶信任,即使收費較高亦成功中標。自身技術、與客戶的關係以及公司品牌等,均是打入新加坡市場的重要因素。
張:什麼驅使你比別人走前一步?由以往的搭棚建築,變成生產預製組件,將一堆堆「積木」運送到工地方便組合?
黃:預製組件是房屋署於八十年代末率先推動的。我們公司因應客戶需求,開始鑽研這項技術,並愈做愈成熟。1997年是一個轉捩點,我們在深圳開設了一家預製件廠,為香港的行家供應預製組件。廠房面積龐大,讓我們得以嘗試各種新技術,生產出有別於其他公司的產品,營造了我們的優勢。
陳:市場上競爭者眾,為何你會成為先行者,率先採用房屋署的想法,鑽研預製組件?
黃:只有熱愛你的行業,才會鑽研相關技術。工程行業工多藝熟,只要肯思考改良的方法,技術就會不斷進步。
渡過鉛水危機
張:除了預製組件,你亦着力推動綠色建築。
黃:我曾擔任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話說當我女兒仍就讀幼稚園,某天我下班回家,女兒跑來抱着我大哭,說:「老師說因為樹木都被斬光,地球發燒,病了。」她知道爸爸從事建造業,以為爸爸就是樹木殺手、溫室氣體的元兇。於是我答應女兒,將來建築不再用樹木,她就不哭了。自此之後,每次有建築項目,我都會向女兒報告公司少用了多少樹木,多用了多少預製組件,她遂知道爸爸的工作亦為地球出了一分力。
張:綠色建築是機遇,但近年發生的鉛水事件,雖然令更多人認識你的公司,同時亦讓你輾轉難眠。可以分享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黃:這是我人生的一大挫折。鉛水事件的發生,源於當時大家的意識不足,不知影響如此深遠,以致監管出現缺失,結果我們承辦的屋邨驗出的鉛水含量最高。當時我每到下午5、6時就會忐忑不安,因為一旦驗出我們承辦的屋邨有鉛水,房屋署高層就會來電,所以我一直留意着電話,精神壓力極大,等到6時半都沒有來電,才意味當天的檢驗過關。晚上又要與房屋署商討解決辦法,開會至晚上10時,幸好每次開會前我都記得果腹。
陳:「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年長人士更要先上廁所。轉危為機前,也要做好準備。
張:主持節目前我都會先吃一份三明治和如廁,才可連續主播3小時。
陳:到鉛水事件召開調查委員會時,你決定親自上庭。然而法律界人士或許會提議你避席,以免增加風險。什麼驅使你作出這項決定?
黃:我認為公司的最高領導人需要為事件進行解說,以示公司的承擔──領導的要務之一就是承擔責任,不管出問題的是否我的直屬下屬,我都應該為我公司名下的項目負責任。出了問題,我們的着眼點應該是怎麼處理,而不是怎麼幫自己跟麻煩劃清界線。因應鉛水事件,我們為了令客戶不受影響,不惜工本從美國購買能夠濾鉛的濾水器。我深信只要堅持為客戶做到最好的初心,一切自有解決方法。
其實當時非常難熬,我要感謝妻子。我一直認為男人要「打落牙齒和血吞」,所以從不向妻子提及公司的困難。但上庭宣誓後,我不能再向任何人提及案情,律師團隊怕我獨個兒會寂寞,提議我邀請妻子來一同午膳。於是我請妻子來到法庭,雖然她只能在樓下看電視,但我知道她就在附近,內心立刻變得很平靜,律師也稱讚我在庭上表現出色。調查結果證明我們公司並非刻意出錯,事後亦有採取合理的補救措施,所以沒有全然歸咎於承建商,李柱銘大律師亦讚我是一位良心商人,房屋署人員亦指我們是一家「有膊頭的公司」。
陳:「I am not alone」(我非孤身一人)很重要。即使未能見面,但也知道有人關顧、默默支持你。你的妻子就像吉祥物,有她在身邊就一無所懼。
張:要逆流而上、轉危為機,家庭的支持很重要。
黃:是的,在家裏,太太也往往給我一個空間去調適,「家」其實是一個療養院,可以紓解日常的困難,讓你復原後再外出打仗。
在建築界應用人工智能
張:除了帶領同事,你的公司也帶動了整個行業進行數碼轉型。說起來,研究人工智能源於你的個人興趣。
黃:是的。我讀碩士的時候就開始研究人工智能,就連碩士論文也與此有關。因為我興趣濃厚,我到九十年代中期更成立了一家軟件公司,專門研發建築工程軟件。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想在工作裏融入更多科技。比方說,我們在研究算式,讓冷氣機能自動調校製冷量,幫助大廈節能。又例如我們也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讓建築機械人自行移動、噴漆。
陳:一般人只會想到透過減少開冷氣機來省電,你們有什麼新方法?
黃:我們研究的是大型冷氣機,當中會涉及製冷機、水塔、水泵。在不同的溫度、濕度下,每個部分的優化點都不盡相同。我們要透過大數據,找出每個關節的優化點,再訓練出一個模型,寫出一道算式,讓冷氣機在同樣的製冷量下減少用電量。
張:展望未來,除了綠色建築、人工智能之外,貴公司還有哪些發展方向?
黃:我們也在研究一種剛冒起、叫「組裝合成」的建築方法,那就像在一個盒子裏先完成裝修、造好家具才一併送來香港組裝。我們在將軍澳百勝角消防宿舍率先採用,落成後廣獲好評。我們打算進一步研究怎樣將組裝合成、人工智能、機械人、綠色建築融為一體。不只我們,未來整個世界也會朝高科技模式發展。
張:將這些範疇結合起來,定必令整個建築業界的生態煥然一新。
黃:能夠不斷創造新模式,正是當工程師的樂趣。
以一念代萬念
黃志堅(EMBA 2010校友):在轉危為機的時候要面對龐大壓力,除了賢內助的支持,你還有什麼減壓方法?
黃:我會盡量早點睡,吃好一點,做運動。我的太極師傅說「一念代萬念」,我很認同。人很難完全不記掛那些壓力來源,但我們可以找喜歡的事物令自己分心,不管是陶瓷、綉花還是高爾夫球,讓自己在那一刻淡忘那些壓力,第二天再面對它。有壓力的時候不要完全攬在自己身上,跟團隊、家人分享。他們不一定可以馬上紓緩你的壓力,但傾訴已是個好開始,而且那樣他們才有可能支援你。許多人不肯跟別人傾訴,最後被壓力壓垮了,就很難復原。
整理:謝冠東
《與CEO對話》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由9月12日起,一連八集,逢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於香港電台第一台(FM 92.6–94.4)播出。節目亦會相繼於港台電視31/31A、now BNC及now Direct等頻道播放,時間請參閱EMBA網址︰https://www.emba.cuhk.edu.hk/radio-tv-series/。聽眾亦可透過港台網站(radio1.rthk.hk / tv.rthk.hk)、流動程式RTHK Mine、RTHK On The Go及RTHK Screen收聽、收看或重溫節目。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美國直升機撒錢 搞亂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