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29日

廖宜建 宏觀遠瞻

大灣區成內地低碳轉型重鎮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復甦和未來可持續增長的關鍵。然而,全球是否能夠於本世紀中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很大程度取決於亞洲在能源生產與使用上作出的決策,尤其是中國內地。粵港澳大灣區則是內地經濟低碳轉型的重鎮。

世界衞生組織報告指出,化石燃料所產生的空氣污染每年造成700萬人過早死亡,並加速氣候變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警告,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正嚴重影響地球,除非大量減少碳排放,否則把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且以攝氏1.5度為目標進行減碳的目標,都將在本世紀落空。

6年前,《巴黎協定》為全球應對氣候挑戰建立的框架,將於下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更是決定未來應對氣候變化成敗的關鍵。儘管我們採取了這些重要舉措,還需要從「全球視角」通力合作,共同評估在何地、何時減少排放,共同解決減排措施帶來的經濟成本,盡快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淨零排放。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亞洲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區內有全世界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溫室氣體排放量居全球首位,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佔全世界的一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佔比例約85%,也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家。

可再生能源啟動新產業鏈

內地已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着未來40年內地將淨碳排放逐漸減少,最終歸零的同時,實現人均GDP達到中等收入國家人均水平(2035年),並最終達到前沿發達國家的水平(2050年)。

能源格局的重構必然是大勢所趨,內地必須重新定義能源的生產與利用、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與消費的模式。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產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耗總量的84%;同時,內地是關鍵清潔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最大製造商。

為此,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碳移除(Carbon Removal)技術可起到輔助作用。長遠而言,這將啟動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形成經濟新增長點,並創造就業機會。

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綠色金融、帶動能源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扮演重要角色。

大灣區滙聚了內地80%的供應鏈企業,逾300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大灣區即要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物流、銷售以及廢物處理或回收各個環節實現「碳中和」,亦要推動製造業向高科技製造領域延伸。這不僅有助於推動大灣區內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加快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更將帶動中國整體產業的低碳轉型和科技創新。

綠色金融發展有可為

然而,無論是提高基建抵禦極端天氣、發展綠色能源技術,抑或傳統高碳資產行業轉型,對資金的需求正不斷增加。大灣區內既有國際金融中心、科技創新聚集地、綠色發展需求較大的製造業產業集群,亦有金融創新先行先試,在綠色金融發展將大有可為。

大灣區內地9市是綠色信貸發展的主力。截至2021年6月,大灣區內地9市綠色貸款餘額為1.12萬億元人民幣,佔廣東省綠色貸款餘額的92%。廣州和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累計成交規模分別居全國第一和第三。香港則引領大灣區綠色債券的發行,2020年,在香港安排和發行的綠色債券和貸款總額已達到120億美元。特別是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鈎債券和貸款及轉型債券備受歡迎,在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過去幾年,「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在金融市場陸續推進,有效幫助資金在內地同香港之間有序流動。「前海擴容方案」將引入更多試點措施,促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便利綠色項目融資,令到大灣區金融服務生態圈更趨成熟。

港領頭訂定法規與國際接軌

「機遇」總伴隨「挑戰」。廣東一直是內地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這功能是通過與香港進行市場化的互動來實現。新一輪的開放涉及制度、規則和標準的銜接與統一。香港應引領大灣區先行一步,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法律制度和市場規則。三地更要協同合作完善大灣區綠色金融標準、產品和市場體系,運用科技提升監管協調和互聯互通。

獨行快,眾行遠。氣候變化的威脅已不是未來的挑戰而是迫在眉睫。全球急需在僅存的窗口期內合力減排控溫,才能邁向一個更公平和更可持續的未來。

(本文輯錄自《2021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的主題演講發言稿)

作者為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