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
近年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極簡」風潮,透過「斷、捨、離」,大幅減少個人物品,只保留最需要的在身邊,從而令生活更輕鬆。除了物質以外,這種極簡理念可應用於投資理財,特別是投資期長達數十年的強積金,更須盡量化繁為簡,此舉不單可助成員提升管理效率,更有機會增加收益。
賬戶過多隨時被遺忘
現代人物質生活豐富,相信很多人的家居都被雜物包圍,不過真正需要的東西卻是少之又少,多餘的物品反成負擔或浪費。強積金投資也是如出一轍的道理,過多個人賬戶或成份基金都不利管理,亦可能影響投資成效。
一般而言,大部分僱員只會有一個供款賬戶,作為現時僱主及個人供款之用;惟當員工離職後,供款賬戶便會變為個人賬戶,累積的權益會繼續滾存。假如每次轉工都沒有整合,個人賬戶數目就會不斷攀升,而所持有的成份基金亦會愈來愈多。
雖然成本並不會因持有多個個人賬戶而增加,但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神管理,例如成員通訊與周年權益表等,久而久之各個戶口便會被遺忘。
此外,資產分布於多個賬戶,成員很可能不自覺地於不同戶口持有同類型基金,令集中性風險大增;賬戶分散也難突顯財富累積的成果,或令人輕視這些重要的退休投資。
因此,成員應盡快實行強積金「斷、捨、離」,通過整合賬戶,以達到簡化管理的目標,並發揮資產組合的真正價值。假如成員不熟悉各類型基金組合,或因選擇過多而眼花繚亂,不妨考慮預設投資策略(DIS),其三大特點分別是因應成員接近退休年齡而自動降低投資風險、收費設上限,以及投資環球市場以分散風險。對欠缺投資經驗或無暇管理的人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隨着年齡與人生階段變化,大家的生活需要、喜好和品味都會有所不同,故此所需的物品會隨之改變。投資策略亦然,成員在整合賬戶後,即使如何忙碌都要謹記定期檢視組合,確保投資策略與自身的可承受風險能力及退休目標保持同步,把握合宜的投資機會。
作者為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銷售總監。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退休理財觀點。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