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
在香港有定期買賣股票的朋友,普遍都了解在移居英國後,將要就收益繳納高達20%的資產增值稅。坊間相關資訊都比較概略,僅限於指出稅項計算底價為資產的購入價,現時年度免稅額為1.23萬鎊,交易虧損可抵扣盈利,以淨收益計稅等等。不過,對於交易次數較多,又或是喜歡定期買賣某幾隻「愛股」的朋友,在報稅時就並非這麼簡單了,虧損抵扣盈利的規則、累計虧損的應用、股息和資產增值收益的互動,又或是反避稅政策當中的「Bed & Breakfast」規例,應用得宜能夠提高回報效益,忽略了卻會造成負面的稅務效果。筆者會在下文作較深度的拆解。
善用虧損抵扣省稅
在計算資產增值稅時,綜合投資如果是淨虧損,這部分可保留往後年份,以抵扣將來的收益,理論上能無限期累積。惟要注意的是,當年的虧損一定要先用來抵扣同一年度的收益,且不能利用免稅額先把收益減低;相反,利用累積虧損抵扣當年度收益時,則可善用免稅額而少用虧損額度。
舉一個簡單例子說明:第一年,假設買賣股票A賺了2萬鎊,但買賣股票B虧損了3.5萬鎊,相減之下,淨虧損為1.5萬鎊,資產增值免稅額在這情況下是白白「浪費」了,只有這金額能夠累積用作抵消未來的資本收益;假設第二年,買賣股票C賺了2萬鎊,當年並沒有已實現的虧損,在計算稅款時,先用2萬鎊減去當年的免稅額1.23萬英鎊,剩下來的7700英鎊收益,則可以用去年留下來的1.5萬鎊虧損額抵消,免繳稅款之餘,還有7300鎊的累計虧損「額度」能用作將來省稅之用。
買賣股票產生的資本收益及股息收入,在英國分屬兩個徵稅架構,稅率亦有明顯分別。雖然兩者稅率不一致,但收入卻會合併以計算稅階,在標準稅階下,資產增值稅率為10%,略高於股息稅的7.5%(以2021/22年度稅率計算);高稅階的資產增值稅率為20%,遠低於股息稅的32.5%,那是否代表投資增長股比較合適呢?這其實要視乎個人或家庭的資產金額,也要平衡整個理財組合的風險和現金流需求。
高淨值家庭投資宜進取
從稅收角度看,股息收入可用個人入息免稅額抵扣應稅收益,資本收益則能夠用相應免稅額作減免,兩類股票配置及處理得宜,每年最少(假設沒有其他收入)有2.487萬英鎊收入免稅,夫妻兩人加起來更有接近50萬港元,足夠很多中產家庭維持生活。至於高資產淨值家庭,股票組合則可配置更多在增值部分,畢竟資產增值稅最高稅率僅為20%,比股息稅最高的38.1%低近五成。
由於資產增值稅的免稅額不可累積,故過去很多英國人會在稅務年度完結前,賣出部分升值的股票,用免稅額抵消漲幅,再在短時間買回來,以這方式長遠持有股票並重設底價(base value),從而減低將來賣出時的應稅資本收益,當地稱之為「Bed & Breakfast」。有見及此,英國稅局在1998年推出了「30日買賣規則」(30-days rule),即所謂「Bed & Breakfast」規則,但凡是30日內重新買回的相同股票,會以此配對較早前賣出的股票,防止先舊後新的避稅做法。
例如,1萬股每股成本為1鎊的股票D以2.23英鎊賣出,資本收益為1.23萬英鎊,正好由免稅額抵消不用交稅。假使20天後,投資者在股價跌至2鎊時重新買回1萬股,這時便觸發了30-days rule,須把賣出的股票配對為這批以2鎊買入的股票,資本收益變為2300鎊,而手上的1萬股變回成本價1鎊的104章持股(Section 104 Holdings);相反,如果重新買回的時間是30日後,這1萬股便會以2鎊的成本價加入104章持股,把底價「重設」,提升稅務管理效益。
作者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曾任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財務及行政)。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風險胃納增 資金重返股市 |
上一篇: | 鋅價恍如海嘯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