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22日

2021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_GBA綠色灣區

王天義:港碳中和目標進取
倡加快興建可再生能源設施

港府提出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光大環境(00257)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王天義坦言,有關目標較國家整體規劃更進取,惟本港規劃碳減排的措施相對保守,恐難如期達成,建議加快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

王天義出席由《信報財經新聞》主辦的「2021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時表示,發電作為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頭,佔約67%,在電能供給端實施減碳措施,是香港整體碳減排的重要途徑,然而,政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規劃的3項措施中,依然把天然氣發電替代燃煤發電放在首位,取態相對保守。

該報告預測,到2030年,香港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轉廢為能設施,所發出可再生能源電力僅可替代全港總耗電量3%至4%,或難以滿足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借助地理條件建調水儲能設施

他認為香港不妨對發展可再生能源採取更進取的態度,包括考慮在海面、島嶼及湖面,以及城市中閒置土地,例如修復後的垃圾堆填區等盡量興建太陽能發電設施,並借助香港依山傍海的地理條件,考慮利用調水儲能技術,用太陽能水泵把海水或湖水升到較高海拔的水庫中儲存,放水歸海/河時就能穩定釋放電力供社會各界使用,是香港善用自身條件而大幅減碳的可取之道。此外,風能、潮汐能等都能助香港邁向低碳。

按用電量計,香港人均約為每日16度,包括工業、交通、生活、商業等因素,在世界約200個主要國家及地區中為第47高,王天義估計名次不高,可能與香港工業本身已經式微有關。若只計住宅用電量,香港約為每日3.0至3.2度,而鄰近的廣東省人均用電量約為每日2.5至3.0度,全中國計則為每日1.5-2.0度,他續稱,考慮到香港的人均居住空間普遍較小,均沒有重要的工業耗能,反映香港有進一步的節能必要及空間,以拉近碳中和的目標。

垃圾分類收費增消費者環保意識

要實現碳中和,王天義強調,全民減廢及資源循環亦是重要的一環。以2019年為例,香港都市固體廢棄物的人均棄置率高達每日1.47公斤,遠高於台北、首爾、東京及內地的每日0.77至1.00公斤。而過去30年,香港垃圾量增加68%,超高於同期的人口增長32%。

他又以台北市實施垃圾「分類計量收費」制度為例,每日人均垃圾量從2000年的1.11公斤,下降至2011年的0.39公斤,減幅達65%,而回收率更由1999年的2.4%大增至2011年的61%。隨着香港通過《2018年固廢收費條例修訂草案》,他相信市民意識將增加,而產業鏈亦將趨向完善,在協同創新的前提下,將有助香港邁向碳中和。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