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統籌:陳志輝教授及中大EMBA課程
主持︰陳志輝、張璧賢
嘉賓︰李帆風(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
陳 陳志輝 張 張璧賢 李 李帆風(Sean)
萬眾電話競爭策略
張:Sean於早年便加入了中國移動香港的前身萬眾電話(Peoples),先請你分享當中的故事吧。
李:當年梁啓雄先生邀請我為他的公司競投無線電訊牌照,於是我加入了萬眾電話;最後公司成功投得流動電訊牌照,而我亦展開了在這家公司25年的工作生涯。
張:到了2003年,在沙士肆虐下,本港經濟不景,那時巿場亦開始競投3G(第三代)流動電訊牌照,那對萬眾似乎造成不少困難,你們當時做了什麼決定?
李:公司當時放棄了競投3G牌照,因為我們還未看到3G的business case(商業效益)。不過我們仍採取了數道策略,讓萬眾電話生存下去。第一是match the lowest price(最低價格跟隨策略),只要任何競爭對手推出減價優惠,我們在48小時內便會推出同樣優惠。這樣一來能讓客戶知道,在萬眾電話可找到全城最優惠的套餐;二來亦讓競爭對手知道,任何減價促銷最多只能為他們帶來48小時的優勢,因此不要隨便發起價格戰。
張:除了定價策略,你們在地區覆蓋率方面是否也有優勢?
李:建設無線網絡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所以其他成立多年的電訊商在覆蓋率方面其實甚具優勢。於是我們着眼於競爭對手覆蓋率較差的地區,在新界和九龍某些區域的網絡覆蓋領先對手,因此吸引了許多流動性低的客戶,如學生、家庭主婦、外傭及在同區生活和工作的市民。我們以有限的投資,獲取最大的回報。
萬眾被收購仍保證不裁員
張:接下來可否分享萬眾與中移動結緣的故事?
李:萬眾的主要股東是華潤創業(華創)。在2005年,華創有意重組業務,認為電訊並非其核心業務,所以有意出售。同時,縱使中移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訊營運商,但僅於國內發展,因此希望發展海外和香港市場。雙方遂一拍即合,促成了2006年的收購。
就收購條件而言,萬眾的條件是全體員工留任,而中國移動的條件則是在不裁員之餘,這項交易仍能達到預期的利潤。萬眾的老闆梁先生答應這項交易條件,並表明若達不到預期利潤,他會賠上差額。
陳:梁生為何如此緊張員工?
李:梁生受所有員工愛戴,因為他做事很重人性,例如在公司危機深重的時候,他仍承諾不會辭退任何人,亦不會減薪。有一次,我要在華創的董事會會議上進行滙報,但剛好那天我的祖母要入院。懷着忐忑的心情,我跟梁先生解釋說祖母入院了,所以要去陪她。他馬上回答說:「當然要去!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會議不要緊,我替你處理。」他常說,大部分人也是為了家人才如此努力工作,所以若要在家人與工作之間作選擇,一定選家人。可見他不單照顧員工,還顧及員工的家人。
張:很多時候人們僅把「以人為本」視作一個口號,但梁先生是付諸實行。接受收購時,他承諾利潤不減,但那如同一項賭注,他的信心從何而來?
李:他和我們管理層都很有信心,因為我們對公司瞭如指掌。另一原因是中移動入主後,我們察覺到許多協同效應,預期會成果豐碩。事實上,當有新的股東加入,就能帶來新的協同效應,我們身為管理層有責任善加運用,來增加收入和利潤。
張:你如何在這家新組成的公司活用技術優勢?
李:中移動的入主為公司的策略帶來很大的轉變。過往萬眾的網絡只在局部地區佔優,但中移動表明資金不是問題,要求我們要進而成為全港第一。為此,我們在網絡和技術上至少要與當時的競爭對手看齊。除此以外,由於中移動是內地最大的營運商,所以我們能推出特別的服務,例如一卡多號。畢竟有很多香港人到內地工作,也有內地人來港工作,所以這項服務甚受歡迎。
與主席王建宙會面印象深刻
陳:Sean在2011年出任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那時候集團主席王建宙有沒有跟你進行面試?
李:有,進行了數次,印象很深刻。
陳:在你眼中王建宙是怎樣的人?
李:王建宙與許多內地領袖不同,非常國際化,現在環球通訊行業有一個名叫GSMA的大會,他是其中一位大會顧問。
陳:在王先生給你面試的過程中,有什麼點滴可以分享?
李:我記得他並非考驗我技術上的能耐,而是我對公司的期望,希望公司能達到哪一水平,又問了我很多關於待人接物的態度及看待事情的方法。我記得他問我:「你對公司的核心價值有何看法?」中移動的核心價值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張:這亦是Sean的人生金句。
李:「正德厚生」語出《尚書》,「正德」即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公司也要做好公司的本分;「厚生」指尊重及服務社會和每一個生命,故「正德厚生」指出了個人和公司對社會及生命的責任。「臻于至善」則出於《大學》,原文為「止於至善」,「止」即到達「至善」後便停下來,所以公司特地把「止」改成「臻」,意指不停重複。做好自己,做好公司,服務社會及尊重生命,以及不停追求完美。我認為身為一家公司的第一把手,你的理念該與公司的理念一致,而非各自有一套價值和理念,因為你就代表了公司。
電訊商應有社會責任
陳:請Sean說一下祖母的故事吧。這個故事也能鼓動人心。
李:公司文化能支撐公司的戰略,所以十分重要。我們的公司文化有三:一是信任,二是責任,三是關愛。這裏特別談談責任。在我們公司,每位高層都要分管不同部門,我當時分管網絡部。我跟祖母感情很好,有一次她進了醫院,醫院在凌晨四點給我打電話,告訴我祖母狀況不太好,我需要趕快去醫院見她最後一面。大部分人給醫院留電話號碼,都是手提電話號碼而非固網電話,幸而成功接通,我與家人都能見到祖母的最後一面。
我用這個故事作為例子,詢問員工知不知道香港每小時有5.6個人死亡?香港每小時就發生一宗暴力事件?假設我們的巿場佔有率是20%,每個小時就可能有一位客戶去世,如果網絡覆蓋做得不夠好,他就可能無法見到至親的最後一面;同時,每5小時亦可能有一位客戶無法打電話就暴力事件求助,造成許多人的遺憾。身為電訊商,必須對客人負責;保持網絡質素,確保通話暢順,正是我們默默守護客人的責任,那也就是社會責任。
98分與100分的分別
張:營造企業文化也是領袖的要務。記得Sean曾說過,公司經常舉辦「務虛會」。
李:是的。公司所有管理層都會參加「務虛會」,連chairman(董事長)也會參加。此會議的第一規則是自由發言,絕不追究。我們會利用這個機會分享公司文化或對不同事情的看法,如「爭第一的質素」。
陳:你也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何謂「爭第一的質素」。
李:在中學時代我很希望物理科能考第一,上台領獎。但最後我只拿到98分,同學則拿100分。我並非能力不足,而只是大意。我便在務虛會跟同事分享:要擁有爭第一的質素,重要的並非能力,而是要注意細節,那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分野。
「爭第一的質素」與「成為第一的質素」又不一樣。最近我讀了一篇網上文章,明白到何謂「成為第一的質素」。代入我的故事:考到98分的我考98分,是因為我的能力止於這個水平;而考到100分的同學考100分,是因為受限於考試的滿分只是100分。成為第一的質素,正是要超越限制自己的框架。
張:Sean今天帶來一顆看似普通的骰子,但每次投骰也會投出「1」,而這「1」是一個心形。為何會這樣設計?
李:這是我送予同事的禮物,由我設計並找人訂造。人要作出抉擇時,往往心裏已有決定,只需要有人再推一把。這骰子的秘密是其重量分配不一,擲骰子時通常都會擲出「一」,而且其形狀是心形,並在下面寫着「follow your heart(隨心而行)」。我告訴同事:「如果真的感到迷茫,就擲骰子吧。」人需要忠於自己的內心。
陳:你為何寫上「follow your heart」呢?
李:那是根據我的感覺與經驗。人生不求無憾,但求無悔。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難以做到無憾;但如果你不行動,甚至不爭取,就難以無悔。
整理:謝冠東
《與CEO對話》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由9月12日起,一連八集,逢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於香港電台第一台(FM 92.6–94.4)播出。節目亦會相繼於港台電視31/31A、now BNC及now Direct等頻道播放,時間請參閱EMBA網址︰https://www.emba.cuhk.edu.hk/radio-tv-series/。聽眾亦可透過港台網站(radio1.rthk.hk / tv.rthk.hk)、流動程式RTHK Mine、RTHK On The Go及RTHK Screen收聽、收看或重溫節目。
*節目預告:10月17日嘉賓:雀巢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鍾美玲小姐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中國頂峰已過 「鍍金期」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