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29日

徐家健 經濟3.0

對壟斷沒有研究的本土研究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的土地改革運動,沒收地主的土地,然後重新分配給農民。然而,之後推行的土地集體所有制,卻再次剝奪了農民對土地的產權。

當年土改得以順利開展,得益於「訴苦運動」激化地主與貧農之間的矛盾。1952年,根據陳北鷗編的《人民學習辭典》:「訴苦的意思是訴說自己被階級敵人迫害、剝削的歷史,因而激起別人對階級的仇恨,同時也堅定了自己的階級立場。」製造階級、製造訴苦需要的意識形態,正如毛主席塑造階級意識,毛主席說過:「農民則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如果不幫助農民推翻封建地主階級,就不能組成中國革命的強大的隊伍而推翻帝國主義。」

「壟斷行為」沒有經濟基礎

想不到半個世紀之後,另一場「訴苦運動」在香港展開。2005年,根據潘慧嫻寫的《地產霸權》:「香港的樓價一再飆升,令不少中產階級怨聲載道,抱怨沒有能力買樓。究竟香港樓價長時間高企的原因何在?」本地一場訴苦運動一觸即發,訴苦,無產階級被地產霸權迫害剝削;仇恨,地產霸權被打造成無產階級的階級敵人。

最近,路透引述幾個主要發展商及一位港府顧問指出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北京不會再容忍壟斷行為。報道又表示,中央期望發展商幫助解決可能破壞環境穩定的房屋短缺問題。問題來了,發展商真的壟斷了什麼嗎?

《地產霸權》之後,本土研究社是延續「訴苦運動」的一大推手。最近,他們列出發展商十大最高危的潛在「壟斷行為」:

一、囤積居奇;

二、壟斷式圈地;

三、操控衣食住行每個環節;

四、公眾輿論帶風向;

五、利益主導政府施政;

六、區位租值壟斷;

七、阻礙政府收地與發展;

八、非正規掠地起豪宅;

九、「智商勾結」;

十、大孖沙「鋤Dee會」。

連鋤Dee也被批鬥成壟斷行為,難怪要改變遊戲規則改玩鬥地主了。說過了,改變土地用途的權力從來在政府手上,囤積居奇,是政府規劃慢。只有不懂經濟基本原理的人,才以為什麼囤積居奇沒有成本,甚至有利可圖。整合土地業權,往往是發展土地的第一步。其他基建配套,亦需要政府的規劃及投資。合法壟斷規劃的,從來是政府。

《競爭條例》禁止什麼壟斷行為?

壟斷式圈地,又如何壟斷呢?競爭法執行多年,競委會為什麼容忍什麼壟斷式圈地呢?實情是,本土研究社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壟斷,亦對競爭法一竅不通。先訴苦後批鬥,公眾輿論帶風向的不是別人。帶風向當然不是壟斷行為,帶風向本身亦不是罪。問題是,把風向帶到錯誤的方向,不但解決不到房屋短缺問題,還阻礙了問題的解決。

建議本土研究社先了解一下《競爭條例》。「第一行為守則」禁止市場參與者訂立妨礙、限制或扭曲在香港的競爭的安排;「第二行為守則」所針對的是擁有相當程度市場權勢的企業濫用該權勢來保護或提升其權勢及利潤。前者,合謀行為、交換資料、縱向價格限制等,都是可能違法的;後者,掠奪性定價、反競爭綑綁銷售及搭售、獨家交易等,都可能觸犯法例。本土研究社所列出的什麼十大最高危潛在「壟斷行為」,究竟是犯了哪一條行為守則呢?

懂經濟分析的還要問,什麼十大最高危潛在「壟斷行為」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責任又在地產霸權還是規劃霸權?若搞不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而只顧訴苦和批鬥,是無法達成解決房屋短缺問題的期望的。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