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30日

謝棟銘 新興智見

中國共同富裕路上 轉向追求公平

由中國加強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監管所引發的蝴蝶效應,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短短幾個交易日「大火」,就從原先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燒到了港股及A股,並最終席捲了整個人民幣資產類別。

在7月26日還受惠於股市大跌而大漲的中國國債市場,於7月27日也同樣遭到了拋售。市場交易主題快速切換,由剛開始的避險情緒轉化為對資本外流的擔憂,並出現了比較罕見的人民幣股債滙三殺。人民幣對美元和一籃子貨幣分別出現下滑。

監管風險增 境外投資者卻步

原本還抱着隔岸觀火心態的筆者,突然發現這次事件已經是所有關注中國的投資者都不可繞開的話題,那投資者到底究竟為何而恐慌呢?

僅從教育改革的角度來看,對校外教育培訓體系的改革,還是有比較強的民意基礎,而對校外教育改革的討論也已經至少有幾個月了,但是從商議到靴子真正落地,境外投資者或會發現中國企業與政府的議價能力是相對較低。近期相關公司股價大跌,外加企業有限的反饋渠道,使境外投資者開始更加重視監管風險有機會帶來的行業價值重估危機。人類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催生了尋找下一個可能受影響行業的焦慮,並使境外投資者望而卻步。

不會回歸計劃經濟時代

近期的監管變化再次提醒了市場,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內地的市場經濟本質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本在國內所扮演的角色,與在西方國家扮演的角色是各不相同。這也再次提點了市場,十四五規劃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這個目標並非空頭支票。任何阻擋在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行業,或許都會在未來5年面臨更多監管。

中國通往共同富裕之路,意味着內地經濟將從原先追求效率,逐漸轉變為講究公平。對於企業和投資者來說,他們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適應這種新常態。但是,7月底人民幣資產價格同時共振下跌,這種不尋常的正相關性,似乎暗示市場開始擔心中國是否會回歸計劃經濟時代。筆者認為這種擔心顯然是過度了。

從滙率角度來看,股票市場波動加大及對未來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有機會使資本流入對人民幣的影響從上半年順風推動變成逆風阻礙。

不過,由於外資投資者長期低配中國市場,因此筆者認為在內地強勁的經常賬和外資直接投資順差大背景下,此輪由監管波動引發的資本外流,對人民幣的影響或許並不會持續。

總體來看,如果市場投資者相信中國不會退回到計劃經濟時代,那此次的調整可能已經偏離了基本面。

作者為華僑銀行經濟師。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經濟及市場的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