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24日

Anson Sir 型格理財

港股全球最好炒

恒指周四大反彈後周五又回吐,港股繼續保持全世界最好炒股市的地位,即是保持有波幅但無方向的格局,喜歡炒上炒落的相信都開開心心,就算最後真正跌破27500點或攀越29500點也好,或許我們這邊真的會維持「餓你唔死、發唔到達」的本質。

如果你比較一下現實世界從香港生活成本及發展方向或許會找到「疑似因由」,香港無論衣食住行的成本也不低,若沒有從祖國輸入產品,我們的開支比美國還要高得多,可是本港除了作為金融中心之外,實在沒有靠得住的產業,地產是大家鬥佔有實體資產而不會有產出,旅遊業絕對不足以依賴,工業及科技業絕對是出不得廳堂。

簡單來說,除金融業外沒有產業「養得起」香港,內地要來港上市的大型企業公司已經完成八八九九,本土又沒有做生意的配套、空間及材料(比起外國),經濟沒有大爆空間,一切還看祖國發展,但恒指有不少股份仍是本土公司,雖然個別也有一些外國生意,但比例上真的不高。同時,香港人比較理性,這裏的股票比起外國不算貴,所以有波幅沒方向是合理,重點是我們布局策略時要把這個因素也考慮在內,定期止賺是重點。

美股在歷史高位開始大幅上落,可能迎來轉捩點,但結果只有轉了跌勢才知道,現在還是未確定的初期,中了那麼多次假調整,我們不要亂估,但風險極高是必然的,所以筆者就算持有美股也用「蚊型注」做一些期權淡倉當買保險,短線確認升勢便平倉(但到時期權金多數已經輸一半了……)。

以個人布陣來說,恒指繼續保持浮沉市或潛在向下的機會較高,即投資性股票未出手,但投機資金繼續以短線技術位來炒上落。

美化結果打亂部署

再補充上回未講完的理財計劃的好壞。制定計劃時我們多會有一個目標回報來模擬我們的投資在未來期望賺多少錢,而且是單純以複息滾存的方向去計,但極少人會加入輸錢的情況,有投資經驗的都知道,有時就算旺市投資也可以損手,複息滾存與個人的運氣及大勢緊密相連,1萬元每年10%複息滾存,30年便可變成17.4萬元,但如果最後3年都是蝕10%又會如何?結果大約是只剩95571元!差不多少了一半,這只是30年當中的3年,那若是有兩成時間蝕錢,即6年又如何?只餘下52345元,僅原先目標的三成左右,雖然也有本金的5倍,但大大偏離了原有計劃,證明了投資是需要的,但過於美化成果則會令你資金布局大亂。

以前那些月供式理財計劃的最大缺陷也在於此,幾乎沒有公司會教顧問與客戶分析輸錢的結果,無他,因為強調賺錢才能叫人買計劃。投資本來是美好的,保持投資習慣也是好,但沒有策略地亂買便是大問題,你最初幾年輸錢,比起臨尾幾年輸錢更好,想想若果每月供5000元,不升不跌到20年後也已經是120萬元,到時你才每年蝕20%,大件事了!一年也可以輸4年的供款,這與買樓情況一樣,只是香港人有「供樓必賺」信念。

經過那麼多年及退役後可以告訴你,投資計劃開始後不要靠理財顧問去管,他們也是打份工,沒有單開沒有糧出便會被炒,被炒後想幫你管也是未必合行業守則,所以做散戶要學自己管錢不靠人。

保險計劃亦是大問題,年輕時我們患上危疾的機會細,相關保險買得多不划算,有些計劃的賣點就是可供斷,但保費多數倍;供滿了當然是多一個儲備,但一個正常年輕人每月賺25000元,花1000元在危疾根本不合理,花10%人工去預備年輕時低出現機率的問題,保費已經是相當高,現在的計劃彈性比起10多年前高得多,花大約5%或以下在保險上,最多是10%,滿足了入院開支及正常危疾影響的生活費,搞好了人壽及意外準備,可以是有儲蓄成份但也盡量在這個範圍內,其他資金盡量分配在儲蓄及穩健投資上,反而更能長線運作,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詳細情況還是找個專業顧問幫手,前提是你先要看一些書來充實自己的相關知識,用來分清真專業與假專業。

最後補充的一個重點,就是退休計劃的「原罪」。在準備退休計劃時,我們假設收入不要受到理財計劃鎖死,然而,除了錢搵錢也可以人搵錢,有誰說65歲後不可工作?我們不應因為理財計劃的錢搵錢而鎖定自己老年不工作,不少香港人被錯誤教育或死心眼地認為年紀大,工作就是有問題。

退休不工作屬不可持續概念

事實上,工作能令大部分人安心,只是年輕時工作大部分為錢,老年時工作為開心,現代理財計劃或社會共識的65歲退休根本存在問題,100年前就沒有這個概念,它逼我們年輕到中年時瘋狂地工作,同時積勞成疾,老年時無所事事。

筆者年輕時也信錯這個退休的概念,踏入中年時便理解這是沒有根據的「不可持續概念」,首先老年人可以做顧問,輕鬆的工作能令我們保持與社會接觸,做到75歲或80歲也可能沒有問題,二來這能提供額外收入,你65歲到75歲多了每月6000元到10000元的收入,那整個理財計劃的目標回報或許便能下調1%至3%或更多,令本來難成立的理財計劃便成可行。包括當年初入行的筆者在內,太多理財顧問不會從這個方向思考,畢竟普遍客人也不會有這個概念,大部分人的理財計劃就是要50歲退休,最好即時退休,那理財顧問要灌輸這個概念便是吃力不討好的儍瓜。

制定理財目標弊與利.之三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