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14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技術分析是「藝術」

7月13日,周二。本港散戶尤其年輕一輩轉戰美股有逐漸成風之勢,老畢的感覺是,有些事情若是不發生,怎推也推不動;一旦發生,想擋都擋唔住。正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愈來愈多投資者對港股心死,朋友圈中又有不少人炒美股搵到食,今時今日「轉場」零難度,關鍵顯在心態轉變。

今早在本報網站上看到「佛系股評」欄主梁樹德發表這方面的高見,不管認同與否,能引發思考就是好文章。對在下來說,梁君鴻文的兩大takeaways分別涉及銀行股的基本面和對技術分析的觀點,提出的疑問合情合理,可供借鑑以外,還引發了老畢的好些想法,不妨跟大家分享。

作者藉早前越秀以0.9倍市賬率作價私有化創興銀行,對比了美英港日四地銀行股的市賬率,並為估值高低背後原因提供了一些看法。最重要的一問是:香港銀行體系資產質素、監管、中港兩地銀行息差乃至派息全皆不俗,何以估值長期偏低?

股民真的瘋了嗎

梁君如何拆解本港上市銀行股的估值謎團,建議詳看原文。老畢感興趣的是,這些年來無數論者擔心美股估值高處不勝寒,只要最後一根稻草掉下,華爾街便會像骨牌般塌下。類似警告說了多年,近期更是無日無之,但輪動勢頭不論落在銀行還是科技板塊,指數層面慢牛格局始終不改,標指百點百點咁上,那根悲觀派口中足以引發「史上最淒厲熊市」的稻草,不知已掉落多少次,就是壓不垮美股,資金反而從四方八面源源湧入,股民真的瘋了嗎?

本港銀行股以至大市抵買,惟如今連散戶也擺脫home bias轉戰華爾街,當中必有基本因素解釋不了的結構性原因。同一邏輯逆向運用,美股超貴仍不失吸引力,雖不代表估值已不再重要,但美股必有不能單以基本因素衡量的優勢,每次調整若都被資金看成機會,最後一根稻草變成一個二個稻草堆,也就不足為奇。慢牛咒極唔死,何嘗不是一種結構性現象?

說到技術分析,老畢十分認同梁君的說法,必勝交易程式講就天下無敵,實際上有輸有贏,沒有Sure Win這回事。那麼,必勝的賭馬程式是否存在?

任何聲稱必勝的量化操作模式,不管用在哪個領域都是誇大其詞,這點不說自明。然而,萬法不離其宗,無論如何修訂改善,愈多人走這條路,成功率愈會大打折扣。

今時唔同往日

二三十年前,懂得以電腦分析馬匹步速,揀中大冷的機會遠比今天多,當年《南華早報》化名Topspeed的英國馬評家便憑此獨步天下,老畢曾是他的鐵粉,可是相關資料現在唾手可得,早已無秘可言,試問還有什麼edge可以追尋?

不過,話得說回頭,數據、inputs經電腦分析後化作程式,看上去十分科學,有些人確能不帶情緒機械性操作,但技術分析一旦牽涉最終的主觀判斷,如何演繹就變成一門「藝術」了。

舉個例,美股中目前表現偏強的半導體板塊,阻力、支持位都可以用黃金分割線顯示得一清二楚,惟利好利淡往往視乎操作者如何演繹,具偏好傾向並有意建立長倉的人會說,只要費城半導體指數穩守3200點水平附近,半導體板塊便不能造淡。

在鐘擺的另一端,有意建立短倉者會拿14天RSI大做文章,作為動力轉弱的佐證,即使不敢馬上造淡,也會朝着這個方向尋找更多理由支持出手。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The trend is your friend,押韻兼順口,但趨勢是誰的朋友,每每取決於圖表上的箭嘴怎個放法、線怎個畫法,歸根結柢得看操作者的心意。藝術抑或偏見,恐怕只有旁觀者清。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