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
新冠肺炎疫情下最受打擊的金融業,或許會變成另一個協助全球經濟復甦的重大助力。當去年各地經濟體備受疫情拖累,全球企業急忙囤積現金作為緩衝,以撐過隨後的封鎖限制措施,引發企業債務水位急速飆升,令市場擔心一旦政府及央行退場,減低支持力度之後,可能會有大量企業出現破產以及債務違約。
最受影響的行業中,許多均未能撐下去,美國及歐洲的「高收益債」企業違約率翻倍。
囤積備用現金 助業務回升
然而,就像發達經濟體積壓釋放大量湧出的家庭儲蓄,去年企業發債囤積的備用現金,大多數還未動用,業務急速回升。
過去一年,觀乎企業投入財務保衞戰的結果,2020年企業債務總量大增10%或1.3萬億美元,達13.5萬億美元的紀錄高位,但今年上半年幾乎沒有任何新增舉債。
儘管部分企業營收萎縮超過30%,最終仍勉力撐過去年的疫情困局,這要歸功於政府及央行龐大的刺激措施和維持低利率的政策,加上疫苗也協助經濟反彈。
削減派息及暫停回購,助企業現金增加逾1萬億美元,可用作削減債務。根據駿利亨德森數據,企業去年減少派息省下1300億美元,而美國企業更慳了1110億美元。
事實上,僅約40%企業的淨債務呈現增長,全球企業淨債務上升360億美元,至8.3萬億美元。今年全球違約率可能低於1%,明年料輕微略升。
此外,評級機構標普認為,疫後經濟蓬勃以及信用指標好轉,將幫助美國與歐洲垃圾債違約率在明年3月前分別下降至4%和5%,相較目前的逾6%明顯好轉。
由於經濟甚至股市形勢似乎一片大好,債券投資者對偏高的資產價格相當不安。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策略師宣稱,會減少投資公司債,因為估值太過「昂貴」,同時青睞股票。百達資產管理的首席策略師Luca Paolini指出,公司減持美國高收益債等風險較高的債券。
德意志銀行也對客戶表示,圍繞央行縮減支撐經濟的舉措,同時估值處於歷史高位的不安情緒,可能推動債券利差在年底前「溫和」擴大。
另一方面,對於18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防疫刺激政策,結果導致大量殭屍企業出現,惹起市場的恐慌,並且已經成為疫情帶來的一大金融疑慮。的確市場存在許多殭屍企業,但至少從公司債年初迄今的整體表現來判斷,有關企業有大難臨頭的看法似乎並不靠譜。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紀律部隊比AO優勝的地方 |
上一篇: | 巨人轉身難 |